如果你家的孩子,课本里做了大量的笔记,你会怎么看呢?
有一位妈妈分享出来自己孩子的语文课本,在这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上,整本课本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笔记。这些笔记多到快到原文给覆盖掉了。
仔细查看,写在课本里的这些笔记,知识点林林总总,信息量大得吓人,既有每一小段的大意,又有各种修辞手法,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也见缝插针的写在字间。
这样还不够写,这个孩子还另外写了一张纸条,将文言文翻译出来,夹在了书中。
看到这个孩子的课本和记录,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先说好的。
从记录来看,这个孩子的确上课十分用心,而这么大量的笔记,不可能是一两节课就完成,一定是有课前的预习,课中的记录,课后的归纳总结。这些都做到了,相信这一篇课文,这个八年级的孩子(庭爸查过,柳宗元这篇文章,出现在八年级也就是初二下学期的语文课本中)。
第二,孩子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他用了大量的箭头、各种颜色的线条和框框,还有简易的思维导图,画出了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从记录来看,真的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如果从学习的认真程度上来说,孩子的确做得非常好。
但是,也是在课本上面,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在学习上,可以商榷的地方,我们也来说说,分析一下这种情况。看看对于我们帮助孩子建立习惯,形成自己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什么样的启发和帮助。
第一、笔记的记录上,没有区分主次,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每一篇课文里,老师讲的内容肯定是有重点,有次要,有的要强化,有的则可以忽略。
所以并不需要把所有的老师讲的内容,都一股脑全部都抄下来,当你在抄的时候,你实际上并没有全心全意地听老师讲解。这反而带来对听课效果的一个不好影响。
注意:没有重点的学习和记录,没有真正理解和吸收的笔记,都对学习的成效和记忆,形成干扰。
要记的东西太多,等于没有记住。什么都是重点,就什么都不是重点。
第二、为何不准备一本课堂笔记?
一位已经读初二的孩子,如果老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这么有含金量。我们是直接写在课本上好呢,还是专门准备一本课堂笔记来得更好呢?
像这样的笔记,这是初三学生所做笔记:
也许你会说,或许这是他的学习习惯,写在这里面也不用再翻课堂笔记了。
但,这种习惯真的高效吗?而不另外准备课堂笔记,到时不用再翻,这个想法的出发点是“偷懒”,对吗?
有专门的课堂笔记,一定可以形成更好更系统的学习效果,该做的事情,千万不能省。
第三、复习与背诵,将会面临很大困难
整本课本密密麻麻,这在孩子学习和复习的时候,就会带来很大的困难,会让人感觉很费劲。所有的知识点都在这里面,猛一眼看上去像是一团乱麻,那就需要孩子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梳理。
想想看,等到复习时再来梳理,可想而知效率有多低,还不如我们平时就把所学的内容先整理好,分门别类地处理好,来的效率更高。
那么,这样分析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是有学习的狠劲的,这样的记录所费的时间精力不会少。
但同时,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一些分类整理、筛选主次的动作,这些都会对他在未来考试前的复习,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没有整理好的笔记,就像是运到工地上散乱堆放的砖头,离砌起房子,还差了很远。
同时,我们看看一份主次分明,方便复习与记忆的笔记,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是借用一些同学分享的笔记,我们可以对比看看。
那么,如果你家的孩子也有这样的动作,我们可以先肯定孩子学习的态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愿意学,认真学的这种态度,是难能可贵的,一定要好好的支持。
同时,给予孩子一些建议,在学习笔记上,从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记忆上,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进一步的提升。
一叶知秋,像这个初二的孩子,在笔记上的表现,就能看出很多东西来,作为家长,也可以从中分析出很多事情,并且在我们可以影响到的范围内,帮助孩子提升学习的效果。
当然了,等到初二再来做这样的事情,还是有些晚,学习的习惯,最好从小学时就逐步地形成与固,基本上,到了初中时,就算我们想辅导孩子,也会碰到很大的困难了。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庭爸,8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