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么多年来,教师的工资待遇一直在稳步提高:从我刚毕业时候的859元,从教18年之后,我现在的月薪高达三千多块钱,增幅了四倍左右。但是,我发现,教师工资虽然提高了,但不少老师还存在争名夺利、心态失衡的现象,佛系教师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安贫乐教的老师争名夺利?答案只有两个字——职称。
职称,把教师分为三六九等:正高级教师领取分量最足的工资,副高职称教师领取小康水平的工资,中级教师领取与蓝领差不多的工资,初级教师领取更为“精致”的工资,未聘级的教师和传说中的“低保户”是差不多的……
如果职称评聘是自然晋升也就算了,但如今的职称评聘却是设置了一道道让老师们捶胸顿足的关卡:卡职数——不给你职称评聘的名额,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机会评;卡教研——你不去上传说中的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你是没机会评职称的;卡班主任经历——你不当班主任,你也不能评职称,除非你是学校的领导才行;卡论文——论文的相似度必须在15%以内,论文的级别不够高貌似也没多少机会评职称……
为了评职称,很多老师不顾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进度和学习情况,长时间在外头开课、开讲座、搞课题、参加杂七杂八的培训,于是教育领域的一些老师就出现了“墙内不香墙外香”的情况。自己班学生的成绩一塌糊涂,还能“墙外香”?墙内腐味扑鼻,墙内烂透了,墙外再香又有何用?
在多年前,并没有职称评审,老师们上课的积极性很高,用“无须扬鞭自奋蹄”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但是现在呢?职称评选落地生根之后,教师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已经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一劳永逸,有进无退的高级职称让他们躺在职称金字塔最顶端的“保险箱”中不思进取,耗尽“洪荒之力”为职称评聘准备诸多材料的老师,又有几个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自己班级的教育教学上?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取消教师职称,损失最大的是谁?会不会是教书育人的老师?我觉得损失最大的绝对不会是学校的一线教师,而是能在职称评定中能捞到“灰色收入”的少部分人。为什么职称评选存在这么大的弊端还是继续苟延残喘下去,说白了就是:就算所有的一线教师都同意了,但这少部分人却坚决不同意!
一块肥肉,从左手拿到右手,再从右手拿到左手,如此反复多次,你在这双手上发现了什么?没错,那油光光的存在就是油水!如果取消了教师职称评聘,那少部分人还能捞到“油水”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职称为本;职称大计,公平为本。如果真的想要让职称发挥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的作用,我觉得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拧干职称评聘过程中的诸多“水分”,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靠边站”的教育生态,如果连这最起码的都无法做到,“职称”二字当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