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怒批奥数:我孙子10岁,他的数学题,有些我都不会做

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也不知道是我自己脑子太木,还是当年老师没讲清楚。

在小学毕业之前,我一直都以为学数学是为了给将来学物理、化学打基础用的。

不过平心而论,我这还算是“有想法”的。

因为在20多年前,能把学数学的意义说明白的学生可能也没多少。

等我读了大学,开始参与一些科研项目(基本属于打下手)了之后我才发现,原来科技进步的本质是材料,而材料学进步的基础之一,就是数学。

想到这里,数学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立马就高大上了起来。

不过这时候我又想到了关于数学的另一件事:奥数。

奥数我是参加过的。

而且当时我是真的努力想争取个奥数名次的。

毕竟,奥数得奖在升学时,是能加分的。

我“死磕”奥数的结果,其实也还可以。

除了没考及格过之外,其他都还算是不错。

在很多年的时间里,除了升学能加分之外,我几乎就没想通过学好了奥数,到底能有什么用。

我更想不通的是,“水涨船高”之下的奥数,怎么开始越变越魔幻了。

过去的奥数,对学生最有益的一点在于:很多题目需要现场“发明”公式来求解。

这看起来可能不难,但是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这需要多快的反应速度,和多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说实话,学奥数的那段时间,可能是我这辈子脑子转得最快的一段时间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现在的奥数,很多课程本身就是超纲的。

想让学生听得懂,并且把逻辑理顺,多少都有些强人所难。

于是一些老师的教学方法,就变成了简单粗暴的“记公式”。

只要把公式记牢了,考试时往上面一套就行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开始,我还觉得这高低算是个办法。

毕竟奥数的公式再复杂,能复杂到哪去?

可是当我看了一些实例后才发现,奥数差真的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有的公式,比我读大学时计算材料学的公式都复杂。

那这即便是考得了高分,除了能证明记性好之外,还能说明点什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如今一些地方的奥数,我国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王文湛也在讲座中吐过槽。

说是自己10岁孙子的奥数题,有的连他都不会做。

后来他在仔细研究了这些难住了自己的奥数题后,发现了一个“规律”:

这些题目,基本都是由解法倒推出来的题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用圈外人的说法解释就是:开局一道公式,题目全靠编。

在王文湛教授看来,这压根就不是数学问题,而是一种变戏法一般的技巧。

当然,这个变戏法的人,是文盲。

注重阶梯技巧是必要的,但是脱离了演算和逻辑的技巧,似乎才真是用心学习,用脚考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初王文湛教授说出这段话的时候,还有不少奥数培训班认为这是对“新奥数”的误解。

但是国内数学泰斗吴文俊院士,对这样的奥数却只有5个字的评价:害人、害数学。

我当然承认奥数的加分,在升学时很重要。

但是如果把学这种奥数的时间,用在其他功课的查缺补漏上,我想效果也不见得能差到哪儿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今的一些奥数竞赛,淡化了奥数存在的主要意义。

但是客观地说,学奥数本身没有错。

为了升学去拼奥数,也不是什么罪过。

错的,是在奥数中盲目增加记忆难度的那些扭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奥数时,那种不断突破大脑思维极限的感觉,在当时可能会让人头疼脑热。

但是在过后去回想的话,就会清晰地感受到,原来自己的思维曾经“辣么”灵活过。

更重要的是,从解题思路来说,奥数的本身是一种“开放式”的测验。

那种举一反三,优中选优的乐趣,才是对思维最大的锻炼,和提高。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本文首发于同名公号,欢迎关注。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