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海淀区召开“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首场发布会。在教育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海淀区发布了近五年来的教育发展情况。
全区超九成中小学生就读优质校
“十三五”期间,海淀区顺利完成48个基本建设项目,通过“新建改扩建”新增中小学学位13760个。学前教育通过新建小区配套园、改扩建、以租代建、探索合作办园、中小学附设幼儿班等形式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五年来共增加2.8万个学位,其中新增普惠性学位1.64万个,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92%,有力缓解了学前学位不足引发的“入园难”问题。
五年来,海淀区稳步推进教育集团、对口直升等办学模式创新,以名校为核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区36所学校开展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新增13对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机制学校,27所学校(校址)纳入教育集团管理,全区纳入教育集团的中小学校(校址)已达到131所。2020年,海淀区中小学生在优质校就读比例超过90%。
海淀区还以学区制改革为切入点,形成政府主导、学区统筹、社会参与、学校共建的教育治理新模式,通过学区管理管理中心统筹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推进资源共享。学区制的成功经验,被评为全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案例。
北京五大学科竞赛夺金学生
海淀占七成
过去五年,海淀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员育人体系。
作为全国首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试验区”,海淀目前已创建90所区级校园足球实验学校,组建了海淀区中小学冰雪运动联盟,建立50所“冰雪运动试点学校”;创建了27所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19个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37个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高考成绩逐年攀升,在全市领先优势不断扩大。在北京市获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学生中,海淀区学生占比超过了70%,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养方面成效显著。
北部地区将新增学前学位6060个
2020年,海淀区成功入选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一零一中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成为国家级示范校。海淀区还首创了学科督导,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专项督导,成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海淀区还加大中西融合、高品质的国际教育建设力度,基本建成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中外课程融通的涉外教育服务体系,国际教育水平与区域定位更加协调。目前,全区13个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不断提升,清华附中国际部稻香湖校区2020年10月正式启用并扩大招生。
▲杨家庄安置房配套小学,西北旺C3地块幼儿园即将投入使用。
▲大牛坊安置房配套幼儿园的建筑采用单元向心布局,每个班级都向公共区域最大限度开放。
▲前沙涧S6-4幼儿园设计成山体形象,整体建筑绵延而上,随着光照角度的变化呈现丰富的光影效果,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
据悉,到2022年底,海淀北部地区将新增幼儿园学位6060个、中小学学位9120个。目前,已有清华附中、中关村三小等9所优质学校在北部办有12所分校,为北部地区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文字:赵艳国
编辑:现教姐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