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什么是新中产?
这个问题想必吴晓波最有发言权。
他们从2015年就提出了“新中产”这个概念,并且每年都针对这个阶层进行全面而且细致的归纳总结,在《这个国家的新中产》这本书中,他们从各个角度出发,给出了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准确的描述。
在吴晓波的描述中,这批新中产阶级,他们有着足够的经济基础,基本上实现了财富自由;在消费上更加注重高品质以及使用体验,使用体验不好的东西再便宜也不会买,高品质的东西再贵也会选择;生活上也是有了足够灵活的自由度,可以随着心情来一次想走就走的旅游,也可以动辄带着孩子假期出国游学;他们有更强的投资意识,很多人都愿意冒险去博取更大的收益……
新中产群体有别于以往的中产群体,他们可能在职业上不会达到顶峰,大都是一些职业经理人,高端技术人才,或者是企业的中层干部等,但他们相对于以往的中产阶级而言,思想更加开阔,选择更加理性,有更加先进的价值观,在风险和收益面前会更加冷静。
特别是在今年疫情肆虐,经济遭受重创,很多人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却又要面对高企的车贷房贷的情况下,新中产这个群体更是“鹤立鸡群”,获得了很多关注。
当然,作者也说到了新中产阶级的焦虑问题,当然这种焦虑的来源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书中作者列出了表格进行了详细的叙述。37.8%的中产阶级有人际关系的焦虑,33.4%的中产阶级有财富的焦虑,25.6%的中产阶级有职业方面的焦虑,8.8%的中产阶级有婚姻方面的焦虑。但其中最大的焦虑来源,还是来自于对下一代的焦虑,约有50.3%的中产阶级焦虑来自于此,不管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做到理想的状态等,都有可能是焦虑感的来源。
说到新中产父母,最绕不开的就是孩子的教育焦虑
前段时间,开心妈妈的一个领导就在“是让孩子在国内接受教育,还是送孩子去优质教育国家去上学”的选择中焦虑不已。
开心妈妈的这个领导其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新中产父母,他们在大型企业内担任要职,家庭固定的年收入在150万以上,再加上杂七杂八的收入妥妥的200多万的收入;他们在省会城市的核心地段有好几套房,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都有很大的操作空间,退一万步说以房养贷也是没有一点生活压力的,可以说他们的生活水平已经能够跻身新中产阶级了。
但他们和普通的父母一样,依旧会为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
这种焦虑的表现是很多方面的,比如会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小学教育条件,动辄买下上千万的老破小学区房,前段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北京西城区1700万高价学区房就是很明显的案例;比如会为了给孩子开阔眼界,豪掷千金在暑假或者寒假期间送孩子“出国游”,至于其他的花在孩子身上的钱有多少,就更加不计其数了。
这种焦虑的来源,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那就是:我要给孩子最好的!
就是在这种焦虑的心态中,孩子的教育有了鄙视链,比如上了普通学校的,羡慕那些上了重点学校的;上了重点学校的又羡慕那些上了国际私立学校的;上了国际私立学校的,又去羡慕那些早早就送孩子出国的。父母之间也有了鄙视链,比如报了普通兴趣班的,羡慕那些报了专业兴趣班的;报了专业兴趣班的,又羡慕那些直接请私教一对一的。甚至在某次采访中,北京的中产妈妈直接把这种焦虑提前到了孩子的出生月份,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她们真真正正在做的……正是因为这些爸爸妈妈们的鄙视链以及背后的焦虑,使得优质教育资源更加炙手可热,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爸爸妈妈们的焦虑。
可以说,只要孩子还在接受教育,这种教育焦虑就不会消失,而且会愈演愈烈的一直存在下去。
很多新中产父母,本身就是优质教育的受益者,他们接受了优质的教育,在很多同龄人之间脱颖而出,获得了很好的机会,才有了现在的经济以及社会地位。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成功路径,也很清楚现在孩子们面临竞争的激烈程度,但同时他们也是很自信的,他们自信以现在的经济以及社会优势,可以给孩子提供出比自己当年更加完善以及优越的教育环境,再加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以及夏令营出国游等,一股脑的堆砌在孩子面前,甚至有的爸爸妈妈们直接给孩子规划好了未来的成功路径。
但他们做的再好也有比他们做的好的,他们的孩子成绩再好也还是会有更好成绩的孩子,作为中产阶级的爸爸妈妈,他们接触的人都是为了孩子教育不惜一掷千金的人,看到的孩子也都是优秀到可怕的孩子,这种阶层上的优势,给了中产爸爸妈妈宽阔的眼界,同时也给了他们更多的关于孩子教育的焦虑。
新中产父母固然焦虑,但新中产家庭的孩子也一点都不轻松
新中产爸爸妈妈们的焦虑,反映在孩子身上就是沉重的压力了。
不管爸爸妈妈如何去拼,如何去焦虑,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孩子身上,以及孩子的学习上。曾经看过一部比较老的纪录片《起跑线》,上面就如实的记录了一个北京中产家庭女孩的一天。
这个小女孩当年7岁,上2年级,爸爸呢属于典型的中产阶级,收入很稳定并且非常高,妈妈是全职妈妈。按理说在这种家庭中生活,孩子应该是很幸福的,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几乎没有什么缺少的东西,但小女孩却很少有笑容。
为什么?看看小女孩周六的一天就知道了。
早上7点起床,9点到10点是尤克里里弹奏课;11点到12点是声乐课;中午随便在外面吃点饭,下午1点到3点就又是舞蹈课了;之后又是马不停蹄的去上西班牙课。紧张忙碌的课程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以后才算是告一段落,因为每个培训班的地点都不一样,分散在了北京的各个区域,小女孩和妈妈几乎是全程在赶路。
每个星期都是这样,谈何有笑容?这其实就是很多中产阶级家庭孩子的真实生活写照,明明是爸爸妈妈们自己的焦虑,却被原封不动的传递给了孩子,更可悲的是,很多孩子为了让爸爸妈妈开心,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懂事一些,选择了忽视自己,再苦再累也坚持着。
这是中产阶级爸爸妈妈的选择,也是中产阶级家庭孩子的选择,而且这种爸爸妈妈焦虑,孩子压力的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的。这是新中产阶级父母的价值观所决定的,也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竞争性所决定的。
其实这种虎妈鸡娃式的教育,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压力下都能转化成为动力,一蹶不振,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与爸爸妈妈越走越远的孩子也不是少数。
作为爸爸,开心爸爸能够理解中产爸爸妈妈们的焦虑,也能够理解他们为孩子做出的所有努力,确实是站在他们现在的位置上,见识是很高的,给出来的条件也是很好的,为孩子谋划的未来也是很具有建设性的。但是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步步实现爸爸妈妈梦想的过程,而是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成长的历程。在这段历程中,孩子可以自由开放,枝繁叶茂,一枝独秀,孤芳自赏,哪怕遭遇寒流遇上挫折,那也是属于自己人生的插曲,和循规蹈矩按照爸爸妈妈的规定长大,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而且中产爸爸妈妈们规划出来的未来,是基于自己的成长以及见识决定的,和孩子之后要面临的东西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会出现之前的规划打了水漂的情况。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这件事情上,固然需要加大投资,需要时给予足够的教育环境,但过分的焦虑确实是大可不必,计划做的再周密,孩子也不能完完全全的按照爸爸妈妈想法去长大。与其自己焦虑给孩子过多压力,还不如直接给出一个目标,让孩子自己努力去呢。
最后
其实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经济调查结果,作者从消费、财富、职业、家庭与社会关系、价值观、产业等几个维度,对新中产阶级进行了画像,给我们完全而细致的解读出来了一个新中产阶级的众生相。
特别是中产阶级的爸爸妈妈们,他们的教育焦虑其实放大了说,是整个社会阶层迟早会面临的焦虑,提早发现提早研究,找到更加合适的,对孩子和爸爸妈妈都好的解决方式,意义是很大的。希望能够在之后的中产阶级报告中看到这一点。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