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主要是指忽视自己的感受去一味地讨好他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模式,但是并不是人格障碍。
执笔:陈芳
编辑:刘一之
定稿:苏子后
有些孩子,在和其他人交往的时候,常常不会拒绝别人,而是不断勉强自己,以自己的牺牲和付出来满足别人的需求,看似乖巧,实际上却是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了伤害。
面对孩子的来者不拒,妈妈感到十分忧心
前几天有位妈妈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大致内容是在孩子的教育上遇到了问题,刚刚6岁的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的相处模式上出现了问题——无止境地满足别人的要求。
一开始,她只当是和孩子关系好,别人可能也对她的要求统统满足,所以是一种亲密关系而已。但是时间异常,她渐渐觉得不对劲儿。
同学想要他的玩具,他毫不吝惜的拿去送给同学,甚至是他最喜欢的那一个;
同学想吃他的零食,即使自己饿着肚子,他也优先让给同学,好几次回家肚子都饿扁了;
想要他的玩具、想要他的零花钱,他都通通满足,甚至是关系并不怎么样的人,也从不拒绝。
因为孩子的这种行为,这位妈妈感到十分难过,却也想不出正确的解决方式。
孩子成“讨好型”人格,元凶往往有三个
1、 家庭教育的影响
孩子会表现出这种行为和家庭教育分不开,有的家长可能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的典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对他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就会表现出这种行为;
其次,控制欲过强的家长也会导致这种问题,孩子长期处于父母的控制之下,变得胆小、懦弱,父母说什么都必须照做,在对待别人的需求的时候,也习惯性照做;
父母的偏心,也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而这个往往在二胎家庭中比较常见,父母可能常对孩子说,你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心里形成一种自己需要让步的心理。
2、 懂事标签太沉重
有的孩子可能从小就比较听话,所以身边所有有关系的亲朋好友甚至老师同学都会夸赞他乖巧懂事,所以这个标签便成为他的标志。
他也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生怕有一点差错别人就会他不乖巧、不懂事。所以在面对别人的要求时,通常都会选择满足来获取别人好的评价。
3、 不知道如何交朋友
有些孩子之所以会无限度的讨好,主要是想要获得朋友,和朋友搞好关系,但是年纪小、阅历少,除了满足别人的需求找不到适合的方式去表现,因此才会出现这种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
因为其原因的不同,后果也是有差异的:
通常只是因为找不到适合的方式结交朋友的孩子,等他们逐渐长大,学会新的方式,那么这种情况也会逐渐好转;
但是因为家庭教育和懂事标签出现这种行为的孩子,如果不及时干预和引导,这种习惯就会成为成长的烙印,很容易就会发展为“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通常表现为不敢表达自我真实想法、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害怕增加麻烦、不想和别人闹矛盾......
看起来只是一种胆怯的心理,实际上却是孩子想要被拯救的表现,也是在向家长传达一种信息:希望被认同和理解,但是自己没有办法去做到,想要得到帮助和解决办法。
如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干预
1)父母教育要上心
首先需要做到就是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让他能够拥有家庭话语权,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让家庭生活更加和谐,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也能勇敢说“不”,而不是无止境去迎合别人的想法。
对于有多个孩子的家庭要做到不偏心,不要求孩子懂事,必须谦让,而是用同等的态度去对待,这样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也就不会随意看轻自己。
2)让孩子多和别人接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朋友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小的时候就应该带他多出去走走,适应群体生活。
在这种环境中,在别人的沟通交流中,自然而然也能对孩子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也能有所参考。
3)及时沟通
很多孩子最后会形成讨好型人格与父母的不作为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在向父母求救的时候,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最后才会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因此一旦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父母应该做的是及时了解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然后引导他逐步改变这种行为习惯走向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