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学变成副业”,老师丢了天职,形式主义教育到底害了谁
教育,自古以来都是国之根本,教育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事业。当你踏上教学岗位的那一刻,你就真正成为了一名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老师,其天职就是答疑解惑、教书育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时代对于教师这个岗位的人要求众多,甚至某些学校的老师被迫“暂时不上课,或者把教学变成副业”。
尤其是在县城的中小学里任职的老师,总是莫名其妙担了很多教学之外的责任,某些老师“苦不堪言”。
有人曾这样说:教师时刻都在忙,但忙的不是教学;校长什么都在管,就是没有管教学。
迎接领导检查、媒体采访,“全校都要动起来”
在这个新媒体发展蒸蒸日上的时代,某些地方学校为了招生,争相“被报道”。有时候为了创建文明城市、迎接义务教育验收。这段时间,学校里总有一部分老师不能按时上课。
倒不是因为老师教学水平差,而是被学校指派了特殊任务,为了迎接检查和采访,学校需要老师去整理各种材料,补齐各种宣传图片、活动资料,如果学校没有大型的活动,或者活动图片不够美观,甚至会安排全校师生一起排练,再次补拍照片。
原本,真正值得宣传和检验是学校的学习氛围、学生成绩,但为了提升素质教育,广泛宣传“学校以学生为重”的主题去策划了各种活动,表现孩子们的团结、友善、互助。学校组织了各种活动,累坏了一线教学的老师们,被耽误的正是孩子们的学习进度。
脱贫攻坚,老师要“结对帮扶”困难学生,每周家访
脱贫攻坚在教育行业最重要的一种体现就是“控辍保学”,很多学校为了贯彻落实好政策,安排学校老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每周一次家访。
身处较贫困县城教学的老师们的教学任务本来就很艰巨,此时又要去完成“更重要的任务”。些残疾儿童家庭,相隔学校几十里,有的还不通公路,老师一个往返,必须得两头顾。有些严重智障残疾儿童,送教到家毫无用处,但老师不可不去,因为要有家长签字证明,还得有影像资料佐证。
教学岗位的老师本职就是教学,不能说只有站在讲台上才是真正履行教师的职责,但这些形式主义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最终被耽误的仍然是学生。
倘若为了表现而表现,为了帮助而帮助,这样的脱贫攻坚一点意义都没有。已经有专家呼吁减少形式主义行为,让一线教师回归教学岗位,让孩子们的学习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