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建议为中小学生减负大学生加压,教育部的答复来了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院士提出《关于为中小学生减负、大学生加压的提案》。

教育部11月20日在官网上公布了答复内容:后续工作中将认真研究吸收委员的建议,教育部将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快推进高考改革步伐,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彻底扭转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

答复原文如下。

您提出的《关于为中小学生减负、大学生加压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发展素质教育,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深化高考改革,持续推进素质教育

扎实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社会极其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项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3+3”的新高考模式,实行科目可选,引导学生个性发展。超过7成的学生选择了新的科目组合,兴趣爱好、学习潜能和个性特点得到更充分体现。6年来,改革不断深入,上海、浙江到今年已经连续四年平稳落地。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启动第二批改革试点。2020年,四省市的新高考首考也成功落地。2018年,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有关工作正扎实推进。社会各界对高考改革方案反响积极正面,考生家长总体满意。

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引导中学更加重视学生成长过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发挥综合素质评价作用。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完善评价内容和增强评价的公平性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高校要不断提高招生录取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并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的特点,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教育部指导各地开发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作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改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方式和导向。教育部还指导高校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同时大力推进在有关特殊类型招生中参考使用综合素质档案,改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目前,全国有25个省份建立了省级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其他省份选择了部分高中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14个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均要求高校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并在保送生、综合评价招生、强基计划、艺术体育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中积极参考使用综合素质档案。

二、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完善激励机制,建设一流课程。2019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鼓励高校教师参与金课建设,切实扭转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文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进一步指导高校组建优秀教师团队,建立校内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健全支持政策,完善课程管理和评价机制,并认定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同时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要明确要求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建设名课、讲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全心育人

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指导高校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工作量考核评价标准,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提高教学业绩在绩效分配、职称(职务)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育人实效。许多高校在推进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实践中,把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明确教学课时要求;把教书育人效果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多种形式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进、完善和优化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和效力。目前,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形成《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明确指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要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严格教学工作量,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更好激励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您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建设性,后续工作中将认真研究吸收。下一步,教育部将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快推进高考改革步伐,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彻底扭转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0月23日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教育部官网截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