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四分之三的北大毕业生进入体制内,是好事还是坏事?

南方周末最近一篇《名校生挺进体制内》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2019年超过四分之三的北大毕业生进入了体制内。那么大量的名校毕业挺进体制内,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其实无所谓好坏,这就是市场经济选择的结果。

第一,人都是趋利的。作为大学毕业生来说,不管毕业于名校还是普通的高校,在就业选择工作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权衡。对于体制内,国企,民企,外企等等,对于单体的大学生来说,当然是哪个好他们选择哪一个。

最近几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经济普遍承受了较大的压力,特别是今年,很多企业来说,更是最艰难的一年,因此对于学毕业生来说,显然他们也有一个躲避就业风险的过程。

如果在企业里又稳定又能拿高薪,相信很多大学生就不会选择体制内而放弃去企业工作。

因此,到底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这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

第二,体制内的工作在很多人看来,主要优点是:稳定,地位相对较高,工作可能并不辛苦。而体制外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高薪都是用汗水换来的,经常996的加班。待遇上来说,可能很多民企或私企的收入要比体制内高一些。这是很多人一直以来的习惯看法。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似乎在慢慢地发生变化。

首先,说工作强度。很多人总是以为体制内的工作比较轻松,其实不然。拿公务员员来说,目前很多地区的很多部门,加班可能已经是常事,特别是基层地区,事情多,编制人员少,加班已经是家常便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次,说待遇。还是拿公务员为例,目前公务员待遇由于经济水平发展差异,各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比如苏州公务员普通的工作人员,月公积金到账超万元,每年工资收入平均在20万以上。珠三角的深圳等地同样如此。这种收入待遇,已经比很多普通的民营企业要高出很多。当然,在中西部地区很多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明显要差一大截,每年基本上几万元不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三,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类名校进体制内的比例为什么越来越高?北京大学超过3/4的人进体制内,这一点也不让人奇怪。

首先,北京大学以文科为主,对于体制内来说相对比较对口,而去企业找工作相对不如理工科。

其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类名校毕业生进体制内的方式可能多种多样,比如每年各地名校选调生政策,可能是最快也是最轻松的捷径。作为北京大学的毕业生,通过选调的方式或者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体制内,比其他学校的毕业生更有优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再次,很多地区在人才引进上喜欢讲“门面”,有的地区,甚至把引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作为衡量当地人才引进质量的一个指标。因此他们在引进名校毕业生的时候,往往会给出优厚的待遇,包括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等。

综上,在多个因素的综合促进之下,北京大学等名校毕业生选择了进体制内。你也相信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在未来,体制内和体制外之间的“博弈”发生变化后,这些名校毕业生又会慢慢地回到体制外工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北京大学等名校毕业生选择进体制内工作,你们觉得是好是坏?欢迎发表你们的观点和看法。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关注@教育有故事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