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决定学习质量的学习链

“设计决定学习质量”,这在过去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今天,由于微课程教学法创造的学习链,使学习质量成为可控,使“设计决定学习质量”梦想成真。

这是一条怎样的学习链呢?

一、学习链的起点:具体精准提炼达成目标。

传统教学的丰富经验无法理解这个新情况。原因很简单,过去的教学目标是为教师设计的,是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而目标能否达成,则是另一回事。

如今的达成目标是为学生从事学习设计的,是学生学习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曰认知标准。因此,提炼达成目标必须做到具体、精准,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要学什么、学到什么样的程度,以及怎么学,从而催动学习行为。

实验表明,从事传统教学的教师不经过专项培训是很难胜任具体精准提炼达成目标的新工作。不过,没有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很难有变革意义的学习质量提升。

为此,微课程教学法提出达成目标“三要素”,辅以负面清单,作为叙述达成目标必须遵循的规范,有效地帮助教师做到具体精准地提炼达成目标。

所谓达成目标“三要素”,即达成目标的条件、目标行为和目标内容。

达成目标的条件能让学习者发现通过什么途径可以达成目标,从而心中有数、从容不迫地开展自主学习。例如:通过阅读教材(或观看视频,或分析其它学习资源等),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

这些“途径”中,阅读教材和观看微视频等属于达成学习目标的必要条件,单单具有必要条件,还无法考察是否达成目标。完成“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才是条件中最重要的,它一加进去,整个条件(如阅读教材,观看配套学习视频,完成下列学习任务等)就从必要条件上升到充分必要条件的层次。只要完成学习任务有质量,就一定能达成目标。而且,只有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才能对完成情况做一个是否达成目标的质量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习惯于传统教学的老师常常不拿“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当回事。原因在于,过去撰写的教学目标中从来没有这一条,因为教学目标是给教师用的,对教师的要求当然不可能出现“完成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

现在,情况不同了。达成目标是给学生用的,“完成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成为达成学习目标的最现实的手段、途径和方法。所以,一定不能“丢”了充分必要条件,也不能把完成任务当作目标本身。不仅教师要有这样的认识,而且,也要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

达成目标中的目标本身由目标行为和目标内容两个方面组成。语言表达必须同时包含目标行为和目标内容。

目标行为是学生通过学习某种学科或领域的内容所发生的认知行为的改变的程度。即从原有认知模式达到新的认知模式。常用的有“了解”、“理解”、“发现”等。例如:能够发现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区别。在这个阐述中,“发现区别”是目标行为,反映学生学习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所要达到的认知程度。

提炼目标行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千万不能把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误写为教师计划做什么。例如,“将学生引入到口腔的结构域功能的认识”。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微课程教学法实验表明,教学目标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二是对于目标行为的描述,不能采取概括行为的模式,如“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鉴赏力”、“培养广泛的兴趣”、“提高品读文本的能力”等。因为,这类表述过于笼统,无法让学生理解学习什么、要学到什么样的程度等,属于无效目标。

目标内容是目标行为的内容指向,反映目标行为得到改变的学科要素或生活领域的规定性。如上述“能够发现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区别”中,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是目标行为的内容指向,离开了内容指向,目标的行为就变得不可捉摸,从而使“达成目标”成为无效目标。又如在“通过观看‘微视频1’和完成任务一,掌握整本小说速读的方法”中,目标行为是掌握速读方法,目标内容的规定性是“整本小说”。

行为与内容的组合构成现实的目标,缺少了其中一个方面,目标就不再清晰可辨,沦为无效目标。无效目标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只知任务表现出来的“具体”,不知隐藏在任务背后的目标的“抽象”。只知具体、不知抽象的直接后果,就是失去举一反三的理解能力。这几乎是令学科结构主义不可容忍的。

综上所述,任何目标中不能缺少行为与内容中的任何一个。内容规定了学什么,行为规定了学习要达到的行为改变的程度,实现目标的条件则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如何去达成目标,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促成目标最终达成。内容、行为、实现条件构成了微课程教学法让学生纲举目张地学习的“达成目标”三要素。

传统型教师没有“达成目标”的概念。他们习惯于根据教参给出的教学目标撰写教案,即为自己讲课撰写一个脚本;或者根据国外传入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设计一个难以常态化的公开课执行方案。更有甚者,直接从教参上抄袭教学目标,辅以随心所欲的讲课内容,“脚踩西瓜皮”式地实施教学。

至于学习产生的质量问题,他们自有传统的诠释方法:一是学生不认真,没有良好习惯;二是有的脑袋不开窍。唯独没有责任的就是教师疏于对目标及其实现的研究。这种状况需要改变。

微课程教学法从学习目标开始革故鼎新。从课程大师那儿汲取关注目标“达成”的营养,直接将目标命名为“达成目标”,把关注“我”怎么教,一下子转到关注如何让学生达成目标上来。换言之,选择了学习设计的取向。

提炼达成目标,是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有了目标,就可以根据目标,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根据任务,给出学习方法和开发配套教学视频;根据方法和视频,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单;根据课堂学习任务单,提纲挈领给出课堂学习形式预告,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向往。可见,达成目标在系统设计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详见《新体系:微课程教学法》第五章“系统设计的结构、任务与流程”中“初识系统设计的流程”的相关内容)。

本文转载来源:微课程教学法

声明:本文仅作为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万分感谢!

往期干货 重点推荐

标签: 教学法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