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史氏曰】有人问我如何看“合作学习”,我还是那个观点,任何方式都有利弊,前提是我们在选择某种方式时,自己首先得将它搞清楚是回什么事。
琼·利特菲尔德·库克 格雷格·库克在《儿童发展心理学》说:“合作学习是维果茨基理论的一个分支。通过合作学习,儿童能够一起努力,帮助彼此解决问题,分享彼此的知识和技巧,讨论大家的策略和知识。维果茨基一直强调社会环境会驱动儿童的认知发展,而更有能力的同龄人可能会成为儿童有效的中介。正努力接受一个新概念的孩子,如果与已经接受这个概念的孩子沟通,可能会受益良多。不过和其他形式的中介一样,合作学习也只有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才会有效。”
我以为作为教师在这当中首先得弄明白哪些情况下可以合作学习,哪些内容或任务可以合作学习。因此备课时对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分析与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则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敏感与教学机智。作为旁观者,我们不到具体的课堂上观察是无法判断哪一种教学方法是合适的。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作者就有这样的提醒:“我们不能因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流行的教学策略就使用它。从逆向设计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能够最有效地帮助我们达到教学目标?面对特定的学生和标准要求,合作学习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以为这个提醒适用于我们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态度。因为任何方法都只有在特定的内容与情境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在没有弄清楚“这种”方法的原理与具体实施的注意点时就跟风,那就是有风险的。从我的立场出发,我更愿意将“合作学习”看着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一种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