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本质,是学会不断压缩你的“时间颗粒” |头条

编者按:

时间与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它如何影响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如果站在时间的角度来看待教育中偏离基本规律和核心价值的现象,能否找到破局之道?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孙先亮校长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分享。

有许多东西贯穿、支撑我们的一生,却不易被我们察觉,我们往往在失去之后才知晓其重要性。比如,阳光和空气,还有时间。

时间有多重要?我看过一篇文章《如果飞机的窗户飞了出去》,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每个人只有15秒时间戴上氧气面罩,否则就会陷入昏厥。15秒,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命。

纵观人的一生,随着年龄增长,每个人能够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需要承担的事务越来越多:从学生到工作,从个体到家庭,从员工到领导,从被父母照顾到照顾父母……角色的多重性与责任的多样性,对每个人时间管理与分配能力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教育领域。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生命的成长和健康的发展,如今,不仅需要教授的内容与日俱增,教育还要面对更大的责任,于是,教育工作者们每天都能感受到时间带来的压力。

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时间的效能,是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

时间是生命的价值尺度

理解和把握时间的价值,我认为,应当从时间与人的关系、时间与教育的关系、时间与教育中人的关系三个视角认识,这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价值”二字,这是实现颠覆传统教育、实现破局的根本。为此,我们首先要站在时间角度理解生命和教育的价值。

为什么我们要站在时间角度来审视?因为,时间的两个基本属性决定了时间是生命价值的一把尺子。

其一,时间对所有人是公平的。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有时间相伴。客观上,时间不因富贵贫穷、高低贵贱、性别不同产生差异。

其二,时间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所谓绝对,是指时间是客观的存在,这种客观性意味着,从哲学上看,时间是所有人和事物的存在方式,与空间构成了四维;时间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对个体的而言它是有限的,但对于整个世界而言,它是无限的。

时间的相对性在于,时间的长短可以改变事物和人的性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之后,有人问他什么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作了一个比喻:如果你坐在炽热的火炉旁边,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如果坐在一个喜欢的漂亮女子旁边,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在不同的情景中,有人会觉得度日如年,有人会感到一眼万年。尼采说过:“懒人在扼杀时间。”我们可以说:“勤奋可以赢得时间。”

所以,在知道时间的基本属性之后,尽管我们可以说“人的未来取决于时间的管理,每个人都是时间的主人”,但我们需要清楚认识到,时间不是人的奴隶,你应当尊重它,并科学地利用它,决不可以随意支配。

我们可以改变对于时间态度,让时间财富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从而成就不同凡响的事业高峰,就像我们常说的,“在有限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对社会做出无限的贡献”。

由于具备这样的基本属性,时间这把尺子,可以用来衡量生命价值。

那些世间公认生命价值极高的人,他们对时间做了什么?

比尔·盖茨的父亲曾说,儿子每天睡觉之前都在担心,一觉醒来企业就失去竞争力了,破产了。巨大的危机意识让比尔·盖茨每天都在努力创新,不断进取拼搏,他的行程总是满满当当,一直在为世界创造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巨大财富。2019年,美国杂志还将他评为“过去十年影响世界最深的十位思想家”。

乔布斯曾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提到,人的生命时间很短,不要随波逐流,要善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要有勇气接受自己的本心和直觉。乔布斯在世的56年里,以“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信念,确实为世界创造了许多东西。对他而言,时间是用来不断创造价值的。

巴菲特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投资以长线为主。在每笔投资发生之前,他都会耗费大量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相关专业领域的内容,这铸就了他“股神”的称号。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时间是财富,可以创造价值;时间的价值,由生命的价值衡量。时间管理能力,决定了创造价值的大小。

事实上,帮助人们学会管理时间,是教育非常重要的责任之一。另一方面,既然教育能产生这样的价值,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做好教育教学的时间管理。

教育的真正价值是时间所承载的内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詹姆斯·卡斯是一名哲学家,退休之后,他汇集毕生的思考写了一本书,《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书中他写到,有限的游戏以取胜为目的,无限的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那么,教育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我想,教育应该是有限的游戏。时间是有限的:小学只有6年,初中只有3年,高中只有3年;空间也是有限的:教育主要发生在一些固定场所。但是,另一方面,教育也是无限的游戏,因为每个生命因为教育而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教育本身如果要持续的做下去,那么就取决于如何做教育。

作者家博尔赫斯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时间永远分叉,通向无数的未来”,教育也有无数个可能性。

每所学校、每位执教者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教育的差别如此之大?为什么有些孩子特别喜欢自己的学校,有些孩子特别讨厌自己的学校?

根本区别在于,学校是否做到了在有限时间内对生命无限赋值——这也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更进一步地说,学校是否认知到以下几点:时间是教育最大的资源;同样的时间有不同的价值;有限的时间演绎无限的价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具体而言,这首先取决于学校如何思考,如何给孩子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平台和资源,让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获得更多的能力和素质。有限还是无限,其实由理念选择决定。学校确定了一个适合学生潜质与个性、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理念后,便会发现,教育在有限之中创造着无限。

传统教育破坏了教育的生态,时间被无限地延长,大量重复的训练、竞争性地加班加点、频繁地测试,分数与升学的追逐,都极端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制造了压力,最终我们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有限。

对时间的把握,决定了教育品质的界线。现代教育应该注重时间承载的内涵,首先要确定做正确的教育事情,然后才是正确地做教育的事。

学生成长的本质是学会压缩“时间颗粒”

一所学校应该怎么做?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教育中时间与人的关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育的最终对象是生命,最终目标是让生命具备无限发展和不断提升的可能。

每个人的生命周期是不确定的,但他会在学校度过最美好的青春,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发展机会、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在青春年华真正地飞扬起来,彰显生命的活力。

要提升生命的素质,就要让时间绽放出巨大的能量。我们不应把时间按段来切分,而是应该将时间切分为颗粒,让时间成为能被更加重视的一个点,而不是一个可以被浪费、消耗的段。

众所周知,结构不同,性质也就不同。例如,乙醇和甲醚由同样的分子构成,但因结构不同,所以有不同的性质。

再来看我们的教育时间安排。多年以来,学校早晨几点开始上课,课间休息多长时间,一天多少节课,基本上是都是统一的,学校之间大同小异,都没有太大改变,很少有人思考过其中的问题,这些长期被沿用的统一时间是不能被重构的吗?

2014年,我在美国参加培训,发现所到学校的课时结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不仅是每节课的长短不同,课间的时间也是长短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别更是很大。这启发我思考:我们必须要改变这一切,重建学校的时间结构,将时间进行重新组合,以聚合出最大的教育价值和学生成长价值。

在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设计后,青岛二中从2019年开春天开始调整课时,在学生的在校时间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内容如下:

课间休息时间由10分钟变为5分钟(后又变为7分钟),保证学生课间的选课走班时间;每节课40分钟的时间。

上午取消了课间操的时间,由5节课变为6节课,下午以校本课程、STEAM课程、体育课(每天一节体育课)为主。

于是,课时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这为学生更加充分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时间的资源和条件。

其次是严格控制教学时间。与一些学校把全部时间用于与高考相关的学科不同,学校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这九个与高考直接相关的科目,在高一和高二年级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课时标准设计,理化生政史地都是最低限度的课时。

尽管为了高考的需要,有的老师希望增加课时,但是学校依然坚持以最少的课时,倒逼老师不做一个靠消耗时间和汗水获取优异成绩的老师,而是做一个以智慧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老师。因为学校要给学生释放更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当然,压缩教学的时间更需要学科的手段和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处在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学校教育单位时间内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借助现代技术的应用。

从2016年开始,学校全面推动“互联网+教学”,提出了“生学为本、合作内化、师教为要、点拨升华”的方针,通过对传统教学的原则和流程进行再造与颠覆,实现了“师生零距离,资源无边界,学习全时空”。在过去的一个学年,共开展互联网+教学课18491节,录制微视频10375个,网上答疑1922684次。

我们用“互联网+教学”解决了课时的本质问题。

教学不拖堂,周六周日从不加课,没有大量作业,也没有频繁的考试,但高考效果是没问题的。这说明,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时间结构,为学生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种调整解放了教师,但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只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以自己的独特优势智慧和专业素养,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个性发展的支持。

如何激活老师们呢?青岛二中采取了“1+N”的贡献度评价,鼓励每个老师在以最少的时间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有更多时间和机会为学生开设选修课、担任学生发展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验、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学术课题研究等等,让教师的才智,转化为学生发展的资源。

教师们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有了生命的厚重感,通过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通过“互联网+学习”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获得成功感和幸福感。教师摆脱了传统教师角色的机械与枯燥,突破了“职业倦怠期”和“高原期”,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从高原走向高峰。

学校进行时间结构调整和更好地管理时间最大目的,就是赋予学生更多发展的自由时间。

丹尼尔·夹克在《驱动力》一书中指出:让人的发展驱动力3.0是指“自主、专精、目的”,其中首要的就是自主。许多教育的思想家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陶行知曾提出“六大解放”,其中包括解放学生的时间与空间;蒙台梭利说的“解放学生,给学生以自由”也是如此。

教育,只有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独立思考时间、自主发展时间还给他们,学生的发展活力和教育的活力,也就充分迸发出来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们向学生提供了能真正实现生命解放的生态环境。比如,在高三,学生有4天和老师一起学习,1天是自学,也就是“4+1”。学生的内在被激活,自身发展有了动力,学习效能也就变好了,自我发展方向也就更加清晰。

解放了时间,就能不断让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彰显。为此,青岛二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平台资源和机会。

学生每周都有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13门外语课程为每个学生修习第二外语提供了机会;大量的社团活动每周都要开展活动;学校的30多个创新实验室让学生沉浸于兴趣发展之中;定期开展的游学和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探索自己的未来专业和职业方向……青岛二中的学生们不会等到填报高考志愿才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涯规划,在这之前,他们就已经想明白了。

通过这样的科学调整,每个生命的活力都能得到激发和尊重,每个生命的内涵都变得更加丰富。学生的创新活力有了释放的时间和空间,科技创新活动、STEM活动、艺术创意活动、模联活动等等,都为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最大的支持。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教育却要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做好确定的准备。

古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所著的《沉思录》曾写到:“道德的完美无缺,在于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老师,如果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每个人都会活出最大的精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孙先亮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校长

来源| 本文整理自作者于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的演讲发言

责编| 刘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