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这事儿,还真不是生下来就会的。
黄圣依在之前一档亲子综艺《妈妈是超人》里的表现,总是被网友拿出来吐槽,更有人称其为“黑洞妈妈”。
其中有这样一段,让起点君看着很是窒息。
黄圣依的儿子安迪养了一只小乌龟,这一天,妈妈黄圣依让安迪,带小乌龟去晒太阳。不料,安迪刚把小乌龟放出来,它便掉进了木板的缝隙中。
黄圣依开始想办法营救,无果,过了一会后,她说:“它会死掉的。”
可想而知,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心情一定是跌入谷底。这不是往孩子心头上扎刀吗?
果然,安迪听完神情骤变。他接过妈妈手上的盆子,努力地往返打水,好让小乌龟,能爬到他们看得到的地方。
可一翻折腾后,小乌龟还是没被救出。
黄圣依开始抱怨安迪:“你说你非得带出来,带出来你又不管它。”
安迪听完这话就不再和妈妈搭话了。
仔细的观众会发现,从小乌龟掉到木板缝隙中的那一刻起,安迪的懊悔已经显而易见了。可能是营救无果让妈妈气恼,但妈妈始终只看到自己的情绪,完全没有顾虑到安迪的感受。
其实,生活中很多的亲子矛盾都是因为类似“无心”的话语所产生的。成人眼里不痛不痒的一句抱怨,对孩子来说,便是一份不被理解的孤独。
学会共情,不仅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同理心更是孩子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
1
同理心是什么?
同理心(Empathy),也称为共情,是指能够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并作出相应情绪反应的能力。
TED有一期关于“同理心”的演讲,讲者是哈佛医学院精神学科的教授,她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坐飞机的一次经历,想必能让大家对“同理心”的理解更加深刻。
有次她坐的飞机刚起飞,大家都开始准备休息、或者看书的时候,有个小婴儿突然地哭闹起来,打破了机舱的安静氛围。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飞机上的人们会有各种反应,比如有人会不耐烦,有人会向他们投去同情的目光,但唯独那一次,她碰到一个3岁的小男孩,做出了她意料之外的举动。
当时,那个小男孩从自己的座位上爬下来,蹒跚地走到小婴儿的旁边,把自己的奶嘴递给了对方。
“那个小男孩真的听到并感觉到那婴儿的苦楚。”
这样的“被看见,被听见,和需求得到回应”,就是同理心的本质。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认为:同理心是仁爱道德的重要基础。
同理心是儿童情绪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有着共情能力的孩子,他能更好地感受对方和感受自己,对于情绪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同理心带给孩子的财富,可能远远大于任何一项实际的单项能力,它能让一颗心灵自带光芒,弥足珍贵。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家斯坦利▪格林斯潘指出:一个孩子感知到的共情越多,就越善于社交,未来也会越幸福,他们也更容易养育具有同理心的下一代。相反,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缺乏同理心,就会在与人相处时受挫。在幼年时期的社交中,这些孩子也更容易被同龄人排斥在外。
其实,这很好理解。
有同理心的孩子总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有哪个小朋友不愿意跟他们交朋友呢?
反之,一个没有或者缺乏共情能力的人,会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懂得理解与换位思考,久而久之,朋友会渐渐他远去。
美国杜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人员花了20年的时间,跟踪并记录了超过750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最终发现那些在幼儿时期就善于分享、更有同理心的孩子,长大后很多都从好学校毕业,并获得了不错的工作。
2
怎样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学习认识和辨别情绪
如果孩子们不知道如何描述自己的情绪,那么他们就不会感受到他人的情绪。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各种情绪的时候,应该告诉孩子这些情绪分别叫什么,也要让他们知道你的情绪和感受是什么。
比如:
“小哥哥抢了你的玩具,你感到很生气对吗?”
“蛋糕很好吃,所以宝宝觉得很开心。”
“妈妈上班快迟到了,所以现在很焦急。”
孩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这样描述情绪的词汇,并了解他们是什么意思,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进而理解他人的情绪。
尊重别人的不同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共情是因为无法接受别人的不同,认为只要和自己想法不一样的就是错的。
这不仅是对孩子来说,对许多成年人来说也是一门功课。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因此有着不同的想法和需求。把与自己认知不同的部分定义为“错误”,着实片面了一些。
学会接纳不同,才会懂得尊重,收获同理心。
言传身教,播撒善念
同理心是家庭环境和认知发展相互作用的产物,再好的技巧也无法替代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的同理心,往往是孩子同理心最好的保护。当父母以同理心、友善的方式跟别人相处和互动时,才是孩子学习同理心的最佳途径。
儿童心理学家Anthony Wolf指出:在婴儿时期,如果父母表现出对孩子体贴入微,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及亲身体验而学到了同理心。
所以,当孩子伤心、愤怒时,有大人的安慰和疏导;生病不舒服,能及时得到关心和照顾……这样的家庭,更容易养育出同理心满满的孩子。
要让孩子学会共情,收获同理心,不是只靠一个生硬的方法就能做到的。反之,需要父母们用真心,耐心去引导,以自身为蓝本,用合理的方式去传递理解,让孩子感知尊重,从而让孩子学会理解。
最后,给大家推荐5本国外优秀读物,也许能帮助孩子从有趣的故事中更好地理解“同理心”。
3-6岁
1、每一个善举 Each Kindness
作者:[美] 杰奎琳·伍德森/ 绘者: [美] E·B·刘易斯
关键词:校园,欺凌,友谊,拒绝,友善,同情心,旁观者
作者用孩子之间的一个小小的社交,影射出富裕阶层对贫困阶层的歧视,最后作者对于不同阶层孩子之间的社交给出的看法击中了教育的本质--唤醒人性中的善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好人。让这本书的教育意义振聋发聩。
2、Stand in My Shoes(原版)
简单的故事告诉孩子不只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更要学会stand in others' shoes(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是一本教会孩子同理心的绘本。
6-9岁
3、夏洛的网 Charlotte's Web
作者: [美] E·B·怀特
“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之首
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竞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小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救你。”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命的未来。但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4、 Have You Filled a Bucket Today?(原版)
今天你填桶了吗?
每个人都随身带着一只隐形的桶,当你的桶里满满的全是对自己的好感的时候,你会感到快乐、感到幸福。当桶空了时,你会感到烦恼、感到孤独。
这是一本教会孩子快乐生活的读物,通过一个简单又生动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善意,感恩和爱在生活中是有多么重要,是一本温暖人心的绘本。
9-12岁&以上
5、知更鸟 Mockingbird
作者:凯瑟琳·厄斯凯恩
世界是彩色的,学会包容他人。
在《知更鸟》中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得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小孩,她独自步入这个脆弱的世界之后发现这是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斑斓而且美丽。一本温暖而爱意满溢的书,让读者看见一个非常特别的世界,以及一个非常特别的女孩。
来源:赢在起点早教学园(ID:ElitebabyLand)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封图/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