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江苏家长一句“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一番话引发了无数家长的共鸣。
这件事发酵后,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权威媒体对此也进行了关注:家长批改作业是老师的缺位。
随之而来的,是各地教育部门对此类现象的明文规定。11月10日,辽宁省教育厅在其官网公布《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宁夏、湖北、山东、陕西等地教育部门也都做出了类似反应。
事实上,从2018年至今,全国至少已经有十个省份出台了相关文件,“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
看这意思,让家长批改作业这种事,终于要消停了。
“太好了!希望可以执行到位!”家长们纷纷点赞,终于结束了每天下班后还得“写作业”的日子了,喜大普奔!
但细细想来,教育减负背景下,老师给孩子留的作业需要家长辅导完成,而当家长真正从作业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没有作业了,压力真的就能少了吗?
近年来,国家也一直提倡“教育减负”,小学低年级、初中不允许布置作业,考试不允许公开排名也已经有几年了。
与此同时,现在的孩子小升初、初升高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
拿初升高来说,一份对2019年全国高中录取率的报道显示,2019年全国初中毕业生1454万,高中招生为840万,全国初中升高中平均的比例为57.73%。也就是说超过4成的孩子在中考时就要被分流。
很多家长都认为,上了重点高中,才能有更多机会进入名牌大学。于是,“鸡娃家长”们从孩子读小学起就陪着孩子,每天做课外练习册,报很多校外辅导班。
而平时连作业都不做的孩子,能拼得过这些天天泡在练习册和课外班中的孩子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教育减负在很多地方都是伪减负。即使没有了“家长作业”,大多数家长也根本不敢松懈,一刻都不得闲。
回归到我们所说的家校矛盾中,有的老师处置不当,也有的家长当甩手掌柜,这些都是事实。
但是Max觉得,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因个别事件而导致老师和家长两个群体的对立。教育孩子,学校和家庭缺一不可。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是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的结果。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效果,取决于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保持一致,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轻易倒塌。”
老师不是无所不能的。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的理念也不尽相同,差异是一定存在的。这时候,就需要保持有效沟通。
家长有疑问时,积极和老师沟通,如果有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建议,也可以和老师沟通商量;当老师严格管教孩子时,家长也应给老师多一点信任和支持,以温和的情绪、平等的姿态应对家校矛盾。双方相互信任和支持,才能让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