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2020年高考政策最大的变化,那就是教育部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强基计划了。尽管强基计划已经招收一届学生了,但有些家长对强基有些模糊的印象,如:走强基能上985,专业主要是搞科研,竞赛生有优惠,需要校测......家长要多了解各类招生政策,以便助力孩子考上好大学。对于高考政策,也要吃透,绝对不能一知半解。
为了帮助各位家长学好“强基计划”,助力孩子降分考取985大学,河北强基计划整理了“强基计划4大困惑”,一起来看看。
一、什么叫强基计划?专业如何?
官方版本:
从上图可以知道,国家推出强基计划是为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高新科技的关键领域和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培养国家经济科技建设需要的尖端人才。
要求高校主要在基础学科相关专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招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河北强基计划解读:
国家目前太缺“搞尖端技术”和“钻研人文社会科学”的顶尖人才,为了快速培养这些领域的高水平“尖端人才”,国家推出强基计划,划出一批试点高校,面向全国选拔优秀学生,倾斜各种资源进行培养。
同时,我们要知道,学习和研究“两大领域的极端技术”是离不开基础学科的支撑作用的。这就和造房子一样,地基不稳,很难建几十层甚至上百层的高楼。为了建好“顶尖高楼”,强基计划对招生的专业有特别严格的限定。主要招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与基础学科相关的专业。
简单来说,强基计划的核心包含以下三方面:
(1)旨在培养“搞尖端技术”和“钻研人文社会科学”的顶尖人才;
(2)招收的专业主要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
(3)招收的学生综合素质优秀(高考成绩+校测表现优异)或基础学科拔尖(搞竞赛)。
二、强基计划适合哪类考生?入围条件?选科要求?
强基计划适合哪类考生呢?自己的孩子走强基能考上好大学吗?要想通过强基考上名校,就得先拿下入围校测的资格。
入围条件:
强基的招生对象很明确,第一类是高考成绩入围者;第二类就是竞赛成绩破格入围者。
第一类考生入围条件:要求高考出分后,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入围名单。
第二类考生入围条件:竞赛生破格入围的条件极高,需要国家金牌、银牌。没有破格入围的竞赛生,需要与非竞赛生一起依靠高考成绩竞争入围名额。
由于强基计划各校各专业对选考科目有较为严格的限定,我们光拿到入围资格还不够,还要看看自己的选科组合是否符合该高校的专业要求。
选科要求:
我们查阅36所985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整理出各校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一起来看看。
经过计算,36所高校共招生163个专业。其中114个专业要求选考物理,占比69.94%;55个专业要求选考化学,占33.74%;对历史有要求的专业仅占7.36%,地理占4.29%。可见,选考物理和化学的考生,通过强基上名校的希望更大。这也符合名校一贯喜欢物理、化学两个科目的风格。
今年强基计划一轮填报结束后,仍有数百个名额空缺。可见部分大学的专业是招不满的,选考文科的考生仍有机会通过强基上名校。因此,不管选考什么科目,我们都建议大家尽早去了解各校的专业要求,从而匹配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大学和专业。
三、2020年强基入围分数如何?
普通高考生是依据高考成绩,根据高校招生计划的一定倍数,从高到低依次确定入围名单的。因此强基入围分数线,即入围校测的名单中最后一位考生的高考分数。我们整理了今年高校的在河北的入围分数线,一起来看看。
如图,今年对河北招生的985强基高校共有36所,在已公布入围分数线的高校中,最高入围分数是695分,最低入围分数是640分。
四、2021强基计划会有哪些变化?
强基计划是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改革,意在招收能满足国家战略需要、有创新潜力的基础学科人才,但同时85%高考成绩,15%校测成绩的限制,也令许多基础学科能力突出的竞赛选手与名校失之交臂。
从2020招生情况来看,一度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的强基计划遇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名校发布通知,在今年高考录取的2020级本科新生中补招强基计划学生。
强基计划是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改革,意在招收能满足国家战略需要、有创新潜力的基础学科人才,但也对考生的个人选择进行了严格限制,比如只能报考被认为冷门的基础学科,不能转专业等。
1、对基础学科是“真爱”
是否愿意投身基础学科,是考生报考强基计划前所需要作的最重要的选择。36所招生高校所列出的招生专业几乎都是基础学科,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信息、力学、核工程、医学、考古等12学科184个相关专业。
强基计划首年招生“遇冷”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很多考生对报考基础学科有顾虑。强基计划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所以学生的自由度方面明显受限。这就需要大家对基础学科是“真爱”,并且有非常明确的专业意向。
2、未向竞赛生打开大门
强基计划遇冷的第二个原因,是目标群体的不清晰。强基计划并没有重新开放对竞赛生的大门,其报名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高考成绩优秀,一种是破格考生,条件是获得五大学科竞赛全国决赛一、二等奖。而在以往的自主招生中,绝大多数考生群体是获得五大学科竞赛省级一、二等奖的学生,每个省份可以达到数千人规模,在强基计划中,这些考生无法获得破格入围的资格。
另一方面,近年来高中的竞赛生培养模式愈发专业化,一个竞赛生“好苗子”会被安排专攻某一门或几门竞赛,放弃日常学习,由此导致很多竞赛生的高考成绩不一定优于非竞赛生,这让他们也无法通过高考成绩排名进入强基计划。至于获得五大学科竞赛全国决赛一、二等奖的考生,其实人数已较为有限。
北大的破格指标是400人,但官方数据显示最终只录取了309人,而清华的破格指标是200人,最终全部强基计划录取了939人。北大、清华两校几乎垄断了全国决赛一、二等奖的竞赛考生。
3、有待完善录取机制
在强基计划实施第一年,招生计划明显倾向于北大、清华。据知情人士介绍,36所招生高校的招生计划总计6100人左右,北大、清华就有1800人。在一项改革刚刚推行之际,充分利用北大、清华的超强品牌效应,尽可能吸引最优秀生源,无疑是稳妥之举。
但一些招生录取机制在今后仍有待改善。首先是几乎所有高校都规定,强基计划中只能报考一所高校。
其次是有些高校设置了较高的总分或学科成绩门槛。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招生简章要求,入围条件是与所在省份“本一线”比,理科超110分,文科和新高考改革省份超70分;同济大学要求“数学成绩不低于满分的90%”;兰州大学“数理化生专业要求高考数学成绩不低于满分的80%,文史专业要求高考语文成绩不低于满分值的80%”。
第三是强基计划最终的录取总分中,学校考核占15%,对于第一次参加校考的考生来说较为陌生,从而降低其报考意愿。比如,北大理科考生的校考包括数学、物理、化学三门笔试,其中数学难度较大,有考生反映,部分达到数学联赛一试的水平,有的非竞赛生甚至没有做完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