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对《关于将工业设计软件创新突破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性工程实施的提案》进行答复,指出加快发展我国工业软件是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教育部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强化产学协同、产教融合,加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服务我国工业软件的发展。
教育部答复全文如下: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933号(经济发展类371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科技提案〔2020〕137号
您提出的《关于将工业设计软件创新突破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性工程实施的提案》收悉,现就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加快发展我国工业软件是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教育部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强化产学协同、产教融合,加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服务我国工业软件的发展。
一、优化本科专业设置,培养急需人才
2012年,教育部发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进一步扩大和落实了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
管理规定实施以来,为加快培养软件等领域社会急需人才,教育部鼓励引导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持续加大软件领域相关专业设置。目前,全国设有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点626个,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二、加强产学协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吸纳产业人才指导专业教学工作。为进一步加强软件领域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教育部成立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长期从事计算机领域研究和软件工作的专家担任委员,对软件领域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
研究制定《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专业准入、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价的依据,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二是深入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14年起,教育部组织企业支持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有效激发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2019年全年累计有191所高校与114家企业在软件领域人才培养合作立项279项。项目涉及新工科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业联合基金等内容。
三、强化与产业部门互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20年6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11号),聚焦国家软件产业发展重点,围绕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从强化使命驱动、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培养模式、注重产业导向、加强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严格教学管理、促进国际交流、推进质量建设、加强组织保障等十个方面加强部署,支持高校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突出特色、坚持统筹规划、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化软件人才,推动关键软件技术突破、软件产业生态构建、国民软件素养提升,将有力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支持科研人员依法依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教育部联合科技部等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加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导,推动高校不断优化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环境,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加快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教育部支持工业软件等各领域科研人员,依法依规通过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允许科研人员获得股权、现金等奖励,享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
教育部将继续鼓励引导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持续加大软件领域相关专业设置,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工业软件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0月22日
来源: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