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北大硕士、500强外企经理,辞职陪儿子考重点,算是把教育看透了…

来源:书单(ID:BookSelection) 作者:书单君

北京有两条著名的地铁线。

一条是全世界最长的地铁10号线,一条是全北京最拥挤的4号线。

这两条线的交汇处,是一个换乘大站——海淀黄庄。

海淀这个地名,恐怕在你还把“海dian”读成“海ding”的年龄就已经知道了。所谓“海淀名师”、“黄冈密卷”,中国孩子会铭记一生的两大教辅圣地。

相比大望路、望京这些CBD区域的地铁站,海淀黄庄的晚高峰,总是来得更早一点儿。

到了下午四五点,一些穿着红白、蓝白、绿白相间校服的中学生,会拖着至少10斤重的拉杆包,三三两两走进站内,相互讨论着今天学科测试的答案。

他们大多来自海淀最好的中学。而海淀区最好的中学,基本就约等于中国最好的中学。

你可能要问:能考上这些学校的学生,一定很牛吧?

其实,更牛的是孩子们背后的家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海淀妈妈”

据说,这是中国教育江湖的两大派别之一(另一个是顺义妈妈)。 她们生活在北京海淀区,以清华、北大、985,甚至海外名校作为孩子升学的目标,不惜付出自己所有。

而她们陪着孩子从重点小学升到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的陪读历程,犹如一场场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到坚实陆地的上岸战役。因此,“上岸”成了家长圈里的升学术语,代表着冲刺重点学校成功。

可以说,海淀妈妈,就是为了孩子焦虑、努力的中国家长的典型代表。

今天,书单君的这本书,就有关一位海淀妈妈的亲身陪读经历:《上岸:一个海淀妈妈的重点学校闯关记》

写这本书的海淀妈妈,名字叫安柏,北大的硕士、世界500强的经理。她的儿子,小名叫花生

与想象中不同的是,安柏没有海淀的学区房,花生也没有过人的天赋,而且那些普通陪读家长都有的问题,比如陪写作业的无奈、选学校的纠结、考试落榜的失落,她一个都没逃掉。

花生的“上岸”,有努力,也有运气。

所以,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妈妈用开挂般的超能力帮儿子成功上岸的故事,那就错了。相反,这本书让书单君最为认同的一句话是:

比起“上岸”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亲身践行中,我们在教育认知上的提升,以及逐渐形成的科学养育方法。我们的心态,也从焦虑迷惘成长为坚定从容。

尽管书里有大量升学实战经验分享,但与其说这是一本教育孩子的成功秘籍,不如说是一剂缓解家长焦虑的解药

下海:“目标,海淀六小强!”

安柏是从花生四年级时,才开始着急的。

这之前,她跟很多家长一样,觉得孩子还小,只想着让孩子快乐成长

安柏觉得,自己很理解那些对孩子有期待的家长,特别是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自己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当然希望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

“倒是像我这样的家长,自己当年读北大,现在倒不指望孩子上清北——太难了”,她经常这么想。

这样的“佛系”心态,在花生读到四年级时被打破了。

有一天放学,花生告诉安柏:“我想上海淀六小强。”

安柏愣住了:“啥是海淀六小强?”

查过资料才明白,所谓“海淀六小强”,指的是海淀最牛的六所公立中学——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101中学、十一学校以及首师大附中。

最醒目的是这句:六所中学包揽了海淀区90%以上的高分段和清北录取名额

原来,最近花生班里的同学每天都在讨论要如何考进六小强,他自己却完全插不上话。

那一刻,安柏突然有些愧疚,觉得是自己的佛系耽误了儿子。

但她很快下定了决心,要在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帮助儿子成功“上岸”。

急流:疯狂的教育军备竞赛

当时,想上“海淀六小强”,有一条不成文的标准路径:

考进培训机构的辅导班——获得六小强“坑班”考试资格——考进六小强“坑班”——考进六小强。

“坑班”,顾名思义就是“占坑”,是专为考上“六小强”而设置的培训班。

然而,进入坑班也要考试。而要想考进坑班,就要先报进入坑班的培训班······

这么一串下来,安柏算了算选拔的比例:2%,她直接有点心灰意冷了。

然而,似乎身边其他的妈妈每天都鸡血满满。

安柏有一个学妹,孩子8岁,字还没认识多少,学妹就给报了一个大师的小班国学课。

孩子每周要从城西跑到城东,每节课不到2小时,费用1500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安柏另一个朋友更夸张:

孩子在考美院,专业课没问题,但败在了文化课成绩上。

朋友一狠心,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甚至连政治都请了一对一的老师,一年花了120来万,还忍不住吐槽:“养个小孩真不容易,一年上的补习班,够我买10个爱马仕包了,还是铂金包。”

千万不要低估一个家长愿意花重金投资孩子的心,这话真是一点不错。

这么一比,安柏发现:自己不但起步晚,投入的钱也没别人多。

那就只能比别人多花点时间和精力了。

于是她决定:从世界500强的外企经理岗位上辞职,做全职妈妈

为了陪花生写英语作业,她花2000块钱报了雅思考试,又花5000元报了雅思7分网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每天早上9:00-9:30练听力,还背了一本《雅思词汇圣经》,做了60篇阅读理解,写了40篇作文。

进了考场,安柏发现,自己是年龄最大的,周围都是20岁左右的小姑娘。

她有点被自己感动,都这么努力了,总算可以弥补一下其他方面的差距吧?

然而,一位西城区的妈妈告诉她:

“我女儿不是忙吗?网课我都是自己先上一遍,有些她已经掌握的知识就不用再看了,省得浪费时间。只有她的薄弱环节,她没怎么做过的题,我自己先消化了再讲给她听。”

安柏这才发现,连自己觉得唯一的优势——时间,也没别人花的多。她那些感动自己的努力,不过都是幻觉。

似乎无论她怎么努力,总有人比她更卖力。

她突然意识到:这条路上的比拼,是无止尽的

那怎么办?

破浪:“实在拼不过,那就拼心态!”

难归难,焦虑归焦虑,作为一个北大的硕士,安柏并不糊涂。

拼不过资源,那就拼实力。

拼不过时间,那就拼效率。

拼不过金钱,那就拼科学。

“最后实在拼不过,那就拼心态”,安柏这样告诉自己,也告诉花生。

而且,她内心深处一直坚信,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科学的方法和长久的耐心

这也是安柏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被验证过的“真理”。

起初陪花生写作业,安柏总喜欢在旁边观察,然后忍不住指指点点:

怎么写字又慢又差!

有些字的笔顺也不对!

做题怎么也不打草稿!

然而,这种做法每次都会造成一种结果:越说,孩子做得越慢,越做越愁眉苦脸,安柏也越来越生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直到有一次,花生忍不住问:“妈妈,你为什么不去洗衣服了呢?”

这是已经在明确表示抵触了。

安柏才意识到,她不能用自己现在的智商水平和理解能力,去指导和要求一个小学生,而是要穿越回去,站在自己的10岁,用当时的认知水平去看待孩子。

用她的话就是:“像一个教练,而不是监工”。

监工是什么?是盯着人不让偷懒,是盯着人不让低效,是盯着人不让出错。其实就是盯着人不让做这不让做那。

在安柏看来,这种靠外界的力量来控制人做事的方式,不科学,也不可能长久。一旦没有监工,不就可以偷懒、可以低效、可以出错了吗?

然而,很多人都把虎妈蔡美儿作为“监工型”妈妈的成功代表,并以此为榜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在安柏看来,这些人忽视了虎妈严厉背后的科学方法。

比如蔡美儿让女儿学音乐,用的是铃木钢琴法。如果小朋友努力学,可以每星期学习新的曲子。因为“如果一首曲子就要练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他们就会感到厌烦而放弃练习。”

如果没有看到关键的拼图,没看到全景,就去学习虎妈式的严苛监工,是盲目而危险的

“一个中年人的情商,总比10岁小朋友高太多了吧”,安柏告诉自己。

她也认识到,不管是交流还是辅导,都应该俯下身去,站在儿子的角度,心平气和地指引,像教练一样:

和善而坚定,多鼓励而少表扬,了解孩子的长短板,据此制定战略和战术。

上岸:最后的机会,来了

育儿和工作不一样,特别是在学习成绩上,不见得有一分投入,就一定有一分收获。

这个道理,安柏从陪读的第一天就明白。

然而,当知道花生在六小强海选的考试中落选时,她的心还是凉了一截。

这还不算,接下来的事情,更是让她慌了阵脚。

她发现,竞争之下,就连她们的保底目标——本校的初中部也悬了。

尽管安柏和花生全力备战,最后一次考试发挥的也不错,但在本校初中部的入选名单上,依然找不到花生的名字。

安柏忍不住问老师:“这次200个人的考试中,有多少人进入本校初中部呢?”

“只有20个”,老师说。

在连续的打击下,花生在日记里写道:

“经历了两次失败后,我深知给自己的机会已经所剩无几了。以至于平时去学校上学时,都不好意思跟人提起自己的中学还没有着落。

同学们都在七嘴八舌地讨论自己是如何被重点中学录取,而我,却要静静等待命运的判决……”

我们大致可以想象得出安柏和花生的心情。尽管安柏之前已经告诉自己,结果并不那么重要,但依然难掩失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没办法,现实就是很残酷的,教育资源就是不均衡的,最好的学校名额有限,只能留给那些少数的顶尖学生

安柏想起了当初自己说的话——实在拼不过,就拼心态:

“把希望放在中考和高考。甚至,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中考和高考也不能决定人的一生。”

同时,她也用这种理念不断鼓励着花生。

虽然认清了现实,但他们没有放弃。

在那段等待的时间里,安柏研究了更多的学校,听了更多陪读妈妈的经验,也对教育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有句话说,“越努力,越幸运”。

就在准备接受花生上普通中学的结果时,安柏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六小强集团校的考试机会,从集团校近200人中选出3人。

希望不大,时间也很紧,只有半个月的准备时间。

但安柏和花生都抱着这样的信念:只要存在一线生机,还是要全力以赴,这样以后才不会后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她的坚持,最终换来了一个面试通知。但在3/200的几率下,安柏依然不敢抱太大期望。

直到最终收到六小强的录取通知,她心里的石头才放下。

花生在日记里写道:

“命运似乎可怜我,又给了我一次机会。这对我和我的家人来讲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这次成功和成功前的一次次挫折是我发奋学习的动力。也使我身体力行地体会到了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

我的命运绝对不能交给摇号机,既然上天给了我一副好牌,那我就一定要努力打好它,不留给青春任何遗憾。”

虽然过程并不顺利,但花生最终“上岸”了。

然而,回看自己的这段陪读历程,安柏说,最触动她的,并不是结果

而是在花生没有学校的那段日子里,她对教育的思考。

比如,她亲眼看到一个简历完美成绩全A的学生,被美国排名前25的大学接连拒绝。

而一个喜欢美食的女孩,因为表现出自己对比萨深沉和执着的爱,被耶鲁大学录取了。

也许,在真正的名校面试官面前,一个完美的“产品”,可能比不上一个有瑕疵的活生生的人。

相比成绩,他们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内驱力和生命的激情

安柏也把目光投向了更多没有上岸的孩子。她觉得不必太过焦虑。人生不是百米跑,中学、大学都不是终点。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她庆幸自己没有深陷焦虑的教育竞赛中,而忘了初衷:

让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安柏和花生的故事讲完了,它当然有一定特殊性。

但书单君觉得,无论家庭背景、孩子资质如何,怎样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所有家长面对的相同问题。

我想到了知乎上一个问题:

如果你是家长,是否很难接受自家小孩的平庸?

有一位叫“果子米”的网友回答,让我很触动。

她的女儿今年11岁,是个最普通不过的姑娘。

从幼儿园到小学,成绩尚可,一直不好也不坏。任何方面都很一般。

孩子爸爸使劲攒钱,说如果考不上就去学技术,咱陪嫁个门面,开个小店,也挺好。

后来,女儿成绩越来越好,也许能考上市里的大学。

孩子爸爸说,那咱们在大学对面买房子,中午让孩子可以回家吃饭。

三年前,她们用攒的钱买了大学对面的房子。

女儿知道学习,夫妻俩也从来不给什么压力。孩子爸爸说只要女儿愿意,考到哪儿都供。

他俩就这一个女儿,也没有生二胎的打算,从她出生,他们的愿望就只有两个: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这个初心,从未变过······

这个故事,我觉得适合所有的陪读家长看一看。

就像安柏在书中所写:

“其实,教育和人生一样,比目的地和回报率更重要的是过程本身,在路上阅遍风景、收获成长、内心充盈,这也是一种最好的回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主笔 | 笔下长青 编辑 | 黑羊

图源 | 《母亲》、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