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余隆喝下午茶,金句连连

你是谁?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

1月26日下午,上海乐队学院院长余隆请学生们喝下午茶。说好是来回答学生的问题,结果他一上来就发起了“灵魂三问”。

创立六年,上海乐队学院持续为中国交响乐事业输送着新鲜血液。作为创始人的余隆,希望这里能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培养乐队演奏人才的“生力军”。

“两年的时间太短了,如果不明确目标、找准方向,很可能就把时间浪费了。我想经常和他们聊聊,像朋友那样,解答他们的困惑。也希望他们能问自己以上三个问题,每个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余隆说。

喝着咖啡聊着天,学生们也把问题一一抛出。“怎样才叫懂音乐?”“职业乐团面试时,考官最看重什么?”“如何面对挫败?”“在音乐以外还应该学点什么?”余隆有问必答,金句连连。

跟余隆喝下午茶。

金句一:你离梦想还远着呢

圆号学生张赫学生说,自己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忠实观众,每场演出必看。考上上海乐队学院,和上海交响乐团一起肩并肩排练和演奏,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余隆立刻回应:“你离梦想还远着呢”。他希望年轻人不满足于现状,追寻更遥远的梦想。

金句二:会犯错才会进步

大提琴学生吴孟锜谈及自己在乐队中演奏时总怕出错,不敢出声。这是初学者的普遍问题,怕在乐队里抢拍,宁可晚一点,万万不敢“冒泡”。余隆说:“晚进来跟早进来都是一样的错。看似不容易被发现,实际上耽误了一个纠正自己的错误的机会。只有会犯错才会进步。”

金句三:好奇心是最大的礼物

面对院长余隆,学生们起初并不敢提问。在交响乐团里,新手也总是倾向于服从权威,听从指挥的意志。余隆鼓励学生们大胆提问。“希望你们两年的时间带着无数的疑问、无限的好奇去学习。只有好奇,才会去寻找答案,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好奇心能带给你们难以想象的回馈,是你们拥有的最大的礼物。”

金句四:音乐是流动的水,观众是容器

“什么才叫真正懂音乐?”一位学生问。这也是许多交响乐观众问过余隆的问题。交响乐如此抽象,究竟怎么样才算听懂了?余隆有过一个经典比喻。他把音乐比喻成流动的水,把观众比喻成各种各样的容器。观众是什么形状,水就是什么形状。“音乐看不清摸不着,它只能通过心灵来感受,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听同一段音乐的感受也不一样。你要相信自己独一无二的感受。”

金句五:有了想象力,做任何职业都会成功

许多中国父母培养孩子学音乐,总以考级、比赛为目标。余隆认为,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是激发想象力。当一个孩子听完音乐,不必向他灌输音乐的知识,而要鼓励他描绘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有想象力的人一定有创造力,有创造力的人一定有竞争力。音乐是一个自己跟自己的想象对话的过程。有了想象力,即使你最后不以音乐为职业,做任何职业都会成功。”

金句六:永远在心中放一把尺子

虽然对于音乐,每个人都可以有不一样的理解,但余隆指出,一定要有对“标准”的认知和尊敬。上海交响乐团过去十年就是一个建立标准的过程,从乐队的谱务到乐务,再到乐团行政,探索出了一套严格的标准。他建议学生们找准参照物,永远在心中放一把尺子。

金句七:马甲线不是睡出来的

有学生发现,自己练琴时常遇到瓶颈,很长时间感觉自己并无进步,由此产生挫败感和自我怀疑。余隆鼓励他们坚持下去,看到自己哪怕微小的一点进步。“其实练琴就跟健身一样。马甲线不是睡一觉就能有的,是日复一日的汗水换来的。练琴同样没有捷径,但付出了多少,就会收获多少。”

金句八:学交响乐的也要懂点摇滚

有人问余隆,如果不当指挥家希望成为什么?余隆说:“我幼年时期特别希望能成为一个画家,因为出生在音乐家庭才走上了这条道路。所以我现在对我女儿的职业选择特别开放,我鼓励她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您觉得我们在音乐以外还应该学点什么?”另一位学生追问。余隆说:“如果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我希望自己能全面发展,对任何知识都感兴趣。学交响乐的,也要懂点爵士、摇滚、文学、互联网,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完善,因为世界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