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见习记者 杨菲菲 摄影记者 李木易)“抬头挺胸,手臂要直,齐步走!”9月16日,在北京大学昌平新校区,来自北京大学的数千名2020级新生正在军训。在二营五连三班的队列中,有一个特殊的身影:他穿着和学生们颜色不同的迷彩服,自成一列,“默默地”跟着学生一起军训。更多时候,他站在队列不远随时待命,等待学生们或因身体、或因情绪而来的“召唤”。
他就是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药理学系主任杨宝学教授,也是二营五连三班的领队教师。出生于1962年的杨宝学是今年北京大学军训领队教师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主动请缨,他是年纪最大的领队教师
9月7日,为保障此次军训活动安全有序进行,107名领队教师和2020级新生同学来到了位于昌平的北京大学新校区。这其中,就有杨宝学。
9月16日,昌平马池口,2020北大新生军训,二营五连三班领队教师北大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药理学系主任杨宝学教授走在学生方阵中。
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军营生活,是杨宝学“筹谋已久”的一件事。
“去年学生军训的时候,我作为副院长到军训基地看望学生们。看到学生朝气蓬勃、精神抖擞的样子,我就觉得军训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杨宝学认为,老师也应该加入到军训的队列中,体验军旅生活的一种状态。当时,杨宝学就跟学校的军训负责人“报名”:明年,我也要来参加军训。
事实上,41年前,杨宝学曾参加过军训。那是1979年,当时刚刚进入白求恩医科大学的杨宝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整整一个月的军训。这次军训给杨宝学带来了很深的记忆:不只是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小伙伴在一起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在短时间内培养起了一种集体荣誉感。
得知杨宝学要参加军训的消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大年龄,身体受得了么?事实上,杨宝学平时也格外注重锻炼身体,器械、跑步机,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让他的身体非常不错。
不过,学校考虑到杨宝学作为副院长的繁忙工作和年纪稍长,额外给杨宝学配了一个“搭档”:北大医学部学生工作部专职辅导员、二营五连指导员耿晓强。
耿晓强是杨宝学的博士生,曾在杨宝学门下求学5年。得知杨宝学要参加军训的决定,耿晓强一点儿也不意外。在耿晓强眼里,这很符合杨宝学一贯的行事风格,“杨老师平时也很喜欢参加学生活动,带实验室的人去外出实践、爬山、野营,他都喜欢跟学生们一起。军训这样大规模的学生活动,杨老师想参加那是必然的。”
9月16日,昌平马池口,2020北大新生军训,二营五连三班在进行队列训练。
纯粹热情,他是学生尊敬的杨老师
有一位年纪最大的领队老师,杨宝学所带班级的学生们在军训开始就知道了。然而,还没等他们开始担心杨教授的身体,杨宝学已经身体力行向大家证明了自己超强的身体素质。
“我觉得杨老师身体比我们好多了。那天正好有教官在做俯卧撑,杨老师也开始做,一口气就做了30个。”2020级基础医学部新生李筱亲眼目睹了那次“比拼”,“要不是教官叫停,感觉杨老师会一直做下去。”
让学生们感概的不只是杨宝学过硬的身体素质,还有他像家长一样的关怀和几十年如一日对医学的热爱。
“临床科研与基础研究的区别是什么?”“药物相互作用是如何检测的?”“北医八年的学习生活是什么样的?”……黑板上密密麻麻写下的这些问题,提问者是五连三班的学生,解答者是杨宝学。
虽然年纪大,但是作为专家级学者,杨宝学对基础医学专业的了解是其他领队老师所不能比及的。杨宝学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利用每天吃饭前后的间隙,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五连三班的学生们把这段时间称为“福利时间”。
“其实很多同学对基础医学这个学科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这个机会让我们可以对这个学科了解得更深入也更全面。而且杨老师对自己的课题很有热情,几十年一直坚持做一件事情,这对我们也是一种鼓舞。”2020级基础医学部新生周云煊每每看到杨宝学在教室里跟大家分享,内心都带着一丝自豪,“只有我们班才有这样的机会,跟杨老师这样的专家在一起生活这么长时间。”
事实上,附近班级的学生也会来“蹭”这样的机会。“杨老师每次开始‘上课’,都有隔壁班的学生过来,没座位就带着小马扎坐,坐的地方也没有了就站着。”耿晓强说。
李筱就是隔壁班“慕名蹭课”的人之一。“杨老师特别有他们那一代人知识分子的气质,做学术也很纯粹。”李筱曾跟杨宝学敞开心扉聊自己的未来,“我本来很喜欢哲学,但是被录取到了基础医学专业,对于未来我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因为以前我们常常觉得很多事情是因为热爱才去坚持做。但是从杨老师身上,我能感受到一种因为坚持做过才热爱。我觉得我在这里也能慢慢找到自己的热爱。”
他只是一名希望学生更优秀的普通教授
作为领队教师,杨宝学的日常工作很琐碎。既要照顾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强度略大的军训项目,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此外,作为基础医学院的副院长,杨宝学还有诸多行政事务要处理。
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近11点休息,军训的日子,杨宝学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如果说跟在学校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杨宝学说,唯一的不同就是走路可能更多,“在学校每天也就几千步。军训这些天,每天微信运动步数都是2万多,拉练那天最高,一天走了四万五千多步。”
虽然会累,但是杨宝学觉得自己没白来,“这次军训跟我想象的基本一样,虽然不是严格按照军队的生活节奏,但是能够很大程度上体验军队生活。”
杨宝学说,通过这次军训自己对零零后的学生更加了解了,“他们这一代人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大的时代,条件都很好。刚开始我也担心同学们刚刚结束高考生活,能不能适应军训,能不能坚持下来。现在看来,虽然有个别同学因为身体原因掉队了,但整体都很好。有激情、有上进心,智商高、有想法,还多才多艺,这一代人很有希望。”
对于未来,杨宝学对学生寄予厚望,“他们是我们国家医学教育和科研的后备力量。北大医学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医学院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下,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若干年后,可以像钟南山、屠呦呦等北大众多的优秀校友一样,在各个领域为国家的医学事业作贡献。”
“我就是一名教授学生知识的老师,跟所有教授一样,都希望未来我的学生们更优秀。”杨宝学说。
新京报见习记者 杨菲菲 摄影记者 李木易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