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中小学生减负、大学生加压的提案》教育部正式答复:“彻底扭转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引用教育部原文
三年又三年;六月还六月;奋斗六年荣华一生;你学习6年可以玩一辈子;考上大学可以天天玩儿;考完了你去哪里都可以;大学里躺着就能毕业;大一学习狗,大二成双对,大三成睡神,大四天天游戏打一宿,这些语言都是在家长和学生之间不断流传。在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心里,一旦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毕业,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最痛苦的学习生涯的结束了,大学生活就是应试教育的终结,自由学习生活的起点。在学生的眼里,进入大学60分万岁,考试之前突击看书,不挂科不记过不受到处分就意味着毕业证。在家长的眼里,孩子上了大学就等于毕业了,有证书了,有本科学历了。
初中学习生活,更多是全科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学科公式、法则的运用,单科成绩还是主导着学习内容的走向,中考时合并科目文理兼修,数学、语文、英语、三门单科课程;综理拆开了就是物理、化学、以及部分生物;综文拆开了就是历史、政治、以及部分地理。以河北为例:满分650分:语文(120分)、 数学(120分)、 英语(120分)、理综(物理、化学共120分)、文综(思品、历史 共120分)、体育(30分)、理化生实验(10分)、信息技术(10分),多学科教学一定是枯燥无味的,所以初中生压力山大是可以理解的,必经叛逆的青春也会发火。
高中学习生活,数学、语文、英语、三门单科课程,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高中是国内教育体系中第一次对学习方向的选择,也是学科的第一次大范围划分,学科综合是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的学科深化学习,理科仍然是以公式、法则、理论的灵活运用为主,文科则更多的是时间,地点,人物和意义影响。这个阶段多学生会单项发展必须要面对应试。
大学生活,学科细分专业深化学习,从分数制的应试教育进入了学分制的大学教育模式,任何学习都与学分挂钩,很多校办自办活动都有学分加成,不挂科就是大学的学习生活的基准点,专业课和公共课共存多样化的选择。
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从学科的设置,学习的方式,考试制度,毕业条件的不同都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所言非虚,因为分数的决定性和分数的意义在跨越高考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样的提案,个人认为是前瞻性的提案,小学,中学,应该拥有更多的快乐和感知能力以及对户外的感知力,现在的小学生每个人平均下来都上过,或着正在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课程班。
如果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呢?
第一、从国家层面讲,基础教育就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应试教育体制虽然日趋完美,但是相对的对孩子的天性的解放并不是有利的支持,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发现能力、感知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能够更好的开发,对未来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多非框架思维,让国家培养出的人才有更开阔的思维方式和逆向思维方式,让人才有更多的思想力,创造力。
第二、从社会层面讲,更小的压力会带来更多的活动能力,减少应试教育成分,不再是单一成绩主导升学,这样家长和孩子,以及老师的生活学习压力就会减小很多。作业的形式更为开放,作业的完成度更高效,更有趣,更有锻炼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更多的家庭责任感,家长与孩子自建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大学生更多的将学习重点导向学科,不再是60分的世界,虽然增加压力,但是未来大学生的进入企业就业,参加工作或者考研,都有更多的学科知识作为支持,同时能大幅度提高大学生就业,和大学生就业环境。
第三、学生层面,被迫放弃慵懒的生活,毕业标准成为大学的主导,让高等教育人才更多的时间、经 历、生活放在学科学习,以及学科研究上,这样会极大程度的提高大学生创造力和软实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可用的、思维方式健全的、身心健康的人才。而小学生、中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收获更多的知识,实践能力,以及非常重要的快乐。
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终于迎来了终结者的第一枪,响亮的信号,社会的认知,国家的需求,人才的培养,家长的诉求,学生的期望,最终我们的教育会更加完善,学习生活会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