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个习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我大意了啊,本来只是想读个研,然后“混个学历”而已。
却不曾想,读研如此“痛苦”,与我想象中的有点差距,两年下来,“打的我措手不及”,各方面感觉都不尽人意。
我只想说,读研,特别是读博,还是要想清楚。
自己适不适合读研,自己有没有能力读研,嗯,一定要想清楚,年轻人,还是要“耗子尾汁”,免得读研以后,进退两难,出现所谓的“读研不适症”。
下面,我们就讲一讲什么是“读研不适症”,我们碰到这种情况,又如何处理呢?
什么是“读研不适症”?
“读研不适症”还真不是个什么病,只是学生读研期间的一种心理状态或者说由心理问题导致出现一系列身体的不适等。
比如,最近网上流传的一位保研到“985”大学的同学,在研究组群里公然辱骂导师,并且还威胁导师及其家人。
很明显,这位同学出现了“读研不适应症”。
理论上来说,保研的学生,学习能力上没有什么大问题。
那么,一个保研的“学霸”是如何成为一个威胁导师的孩子的?
相信,造成孩子“读研不适症”的原因可能会很复杂,并不单单是由一个原因造成的,主要来源于以下3个原因。
学生自身的原因
说实话,读研并不像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只要学习好就够了。
读研,更需要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当然,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抗压、抗挫折的能力。
而抗压能力,无论是读研还是工作,都是一项必备的能力。
但是,现在很多学生缺少的也恰恰是这种能力,初中生、高中生动不动就因为与家长的一点小矛盾而走向极端的悲剧并不少见。
只因为,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到大,一路走来都太顺利,可能没有经受过多少挫折与困难。
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并不见的是一件好事。
如果,孩子不经历一些挫折,一路太顺利的话,到了读研阶段,遇到一些困难,可能问题就会集中爆发出来。
比如,下面这位同学。
大学毕业后,以笔试一名,面试第三名的成绩被保送到专业排名第一的大学攻读研究生。
但是,研一开学没多久,他就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几十页的英文文献别人几个小时就看懂了,他自己逐字逐句读一周都还看不明白。
最后,还得了焦虑症,后期还得靠药物才能够控制病情,一心只想退学。
当然,学生出现“读研不适症”,可不都是学生的问题,有些导师也存在不少问题。
导师的原因
读研以后,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很微妙。
在大家眼里的导师,导师也从老师逐渐变成了“老板”。
既然是老板,那么学生又是什么?
“打工人”?作为“打工人”,与老板出现矛盾好像也就说得通了。
继而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压榨”学生,为自己牟利的研究生导师,对学生课题“0指导”,最关键的是,还可能不尊重学生,会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
作为导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并没有错,但是,不尊重学生就会有很大问题。
为此,教育部相关部门还推出了《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
其中,就有强调导师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准则》中要求的导师“十不得”具体如下。
这些本来就是导师应该做的事,却需要教育相关部门来严令禁止,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也看得出来,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
家庭的因素
研究生出现“读研不适症”,如果追根溯源的话,与家庭也有脱不了的关系。
为什么会这么说?
首先,有不少同学,自己并不想读研,是比较排斥读研的,但是,父母这关过不了,他们要求必须读研。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继而学生在面对读研压力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没有积极面对困难的心态。
毕竟,这条路并不是自己选的!
其次,很多保研的孩子很优秀,学习又好,可能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是父母的骄傲。
读研以后,发现与自己的期望有落差,与父母的期望落差更大。
比如,大连理工大学的那位走向极端的研究生,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能顺利毕业,然后会让父母失望。
那么,读研以后,我们真的出现“读研不适症”后,应该怎么做?
如何克服“读研不适症”?
首先,作为学生,我们一定要学会找问题,碰到这种情况以后,学会进行深刻反思,想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如果,是学生本人的问题,那可能就需要调整心态,适当降低预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没有人要求你什么事都要做到NO.1,你可以失败,也可以做一个“咸鱼”。
学会为自己而活,不要为他人而活,也不要为父母而活。
如果是导师的问题,那只能硬着头皮“混”到毕业,一切以顺利毕业为准。
问题严重的话,可以寻求学院领导帮助,也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相信,在现在对导师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情况会好很多。
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要走极端,那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逃避现实而已。
最后,也希望大家不要太看重来自父母的压力,他们也许是为了我们好,但是,并不了解我们。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
以上,也希望大家读研以后,能够改变心态,积极面对碰到的任何问题,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顺利毕业!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我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