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锵宝第N次在客厅大喊:“妈妈快救我!”不用奔赴现场我也能想到:不是玩具滚到了沙发下面,就是某个积木的配件找不到了。虽然内心翻了无数白眼,还是只能起身过去处理。这样一来,宅家办公的我,只能不断停下手头的工作,一肚子怨念去“陪娃”。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陪孩子玩玩根本不是个事儿,姥姥姥爷太爷太奶谁不是争抢着要“带娃”。饶是这样,如果有人试图帮他,锵宝也会大喊:“你不是我的妈妈,我要我的妈妈!”
3岁之前,他也不是这样黏人的娃,甚至姥姥还夸过他:“这孩子一点也不缠人。”但这两个月来,他性情大变。于是家里的长辈分成了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孩子这么黏人,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你还是应该再多陪他玩。第二种观点认为:这就是妈妈惯得,你该消失一段时间,让爸爸或者姥姥带娃。
天天陪着娃,为啥还缺安全感?
我把这件事儿跟闺蜜分享,闺蜜反问我:“你这天天陪着娃?他还有啥理由缺安全感?”在粉丝的私信里,我也发现了很多跟我一样的妈妈:即便天天陪着娃,孩子还是特别黏人。那么在儿童心理学家的眼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第一个角度:3岁宝宝的心理成长规律
在《发展心理学》中,心理学家将3-6岁定义为“童年早期”,而3岁刚好是两个阶段的临界点。三岁一过细心的妈妈就会发现,在家的小宝宝已经开始“手长脚长”有了儿童的模样,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剧烈变化。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分离”。他们内心想要更多的自主性,然而真正走向“独立”,却需要爸爸妈妈额外的“心理支持。”
举个简单的例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足够的能力独立做事儿了,比如锵宝可以独立给自己倒水。但是他却不会像成年人那样把“自己倒水”视为日常。而是需要爸爸妈妈充当观众,在心理上支持和认同他的独立操作,鼓励他肯定他。
第二个角度:是否提供了“心理陪伴”?
其实陪伴1岁左右的孩子,比起带3岁的娃简单一些,大部分的时候只要陪在孩子身边就可以了,玩耍时爸爸妈妈也可以充当一个引领者。但是陪伴三岁左右的孩子,情况就不同了。正如上面所说,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理陪伴”。
比如,有时候我在写文章,锵宝就在旁边剪纸或搭积木。这个时候我的整个注意力并不在他身上,而是在工作上。他跟我说话,有时候我却没有听见,那么这个陪伴对于孩子而言,就不算是真正的陪伴。但在大人眼中:我一直陪着你啊!
3岁宝宝的安全感来自“被看见”
在描述孩子心理时,“安全感”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比如小宝宝哭闹,我们会建议妈妈们马上安抚,给宝宝安全感。比如建议0-3岁妈妈要陪伴孩子成长,也是因为要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甚至很多女生在找男朋友时,也喜欢说:“我想找个让我有安全感的。”这个安全感显然和婴儿的安全感不同。
因此在讨论我们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时,陪伴的时间,或者响应的速度,都不应该是绝对的标准。反而应该去考虑,作为父母我是否给了孩子他所需要的安全感。
还在襁褓中的小婴儿需要的安全感是:我饿了,妈妈会喂我;我困了,妈妈会哄我。而对于1岁左右的孩子而言,妈妈短暂地消失后,还能马上出现,就可以建立安全感。
而对于三岁时自我意识已经飞跃式发展的孩子而言,被爸爸妈妈“看见”才是最大的安全感来源。所谓被看见,无非是在陪伴时可以保持共同注意,可以看到孩子复杂的情绪。而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新的课题,因此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觉得:“我24小时都在陪他,没有安全感简直说不过去。”实际上是因为,过去那种陪娃方式,可能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情感需求了。
三个小方法,提升孩子安全感
反思过自己的陪伴方式后,我做了个小小的实验。之前白天的时间我都会一边工作一边陪他。但是这种陪伴与其说是一起玩,不如说是待在一起。于是我将陪伴他的时间缩短了,有几个小时,关上书房的门自己工作。用其他的时间专门来陪他玩,玩他感兴趣的游戏。这样一周下来,明显他不在粘我了,而且在我工作的时间,就乖乖地在客厅自己玩。如果你的孩子也突然开始粘人,不妨试试这三个提升安全感的小方法。
1、正式道别
我们知道,不安全感大多来自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对于两岁多三岁的宝宝来讲,自己玩着玩着,妈妈或爸爸突然要离开,就有点接受不了。尤其像是我这种只是偶尔需要出门,并不是规律去上班的妈妈。
因此,出门前好好地跟宝宝道别,其实是需要重视的环节。我们最好能蹲下来,对宝宝说,妈妈现在有点事儿要出门,大概会去哪里,多久回来。然后再好好拥抱,跟宝宝再见,这样他就会觉得更有安全感。
2、专属陪玩时间
我们上边说过,心理上的陪伴更重要,就是说对于已经有很强烈自我意识和复杂情绪的孩子而言,关注他的情绪远比陪在他身边更重要。但如果手中有一个手机,或者电视里播着喜欢的节目,我们就很难去关注到孩子的情绪。
有一天我正在回复私信,锵宝手拿一架黄色的小飞机,问我:“妈妈这飞机为什么长这样?”我看了一眼说:“嗯,因为他是一个喷气式飞机。”锵宝又问:“它为什么这样?”我又重复了一遍:“因为是喷气式。”没想到他却哭了起来,我才意识到当时他问我的时候,是因为飞机坏掉了,跟原来的样子不一样。
说这个例子,只是想跟大家分享,别以为我们可以一边做家务浏览网页看电视一边陪娃。最好还是找个专属的“游戏时间”高效陪娃玩耍。
3、和孩子约定一个“陪伴”词汇
有时候,孩子没有学会如何表达“我想要妈妈陪我一下”的想法,他们可能会用各种方法来吸引你的注意,比如哭、比如弄坏玩具、比如大喊大叫。这时,我们的情绪也很难平静,或许就会冲他们吼叫。不如早点跟孩子约定一个陪伴词汇,教孩子表达想要陪伴的需求。这样我们就能意识到,需要放下手边的事儿,去跟宝宝玩一会儿啦!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