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一部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看完很受触动,这部电影揭露了一个赤裸裸的现实,孩子将来是不是富人,小时候就注定了,再挣扎也没用。
如果你觉得这仅仅是一部伪纪录片,没有参考价值,那请你看看这项来自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你再做判断,第一次看完我是一身冷汗。
爱丁堡大学的研究
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斯图尔特·里奇和蒂莫西·贝,从1958年调查到2013年,持续50多年的跟踪调查,当时找了1.7万人,包括苏格兰人、英格兰、威尔士人。
被调查的人都出生在1958年,可以说起点是相同。每一年都会进行数据的录入。最后发现了一个规律:7岁时,拥有较高阅读水平和数学技能的孩子,成年收入更好、就业更广、住房更好。
这研究可信吗?
这样的结论咱们听着感觉是歪理邪说,但当你去分析那些富豪,别说还真准。登上13次世界首富位置的比尔·盖茨,从小读书,平均每周读一本书,直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年读50本书。
股神巴菲特把自己称之为“长了两条腿的书”,从小就喜欢看书,每天花上5-6小时看书读报。如果你说这两个人不算富人,我真不知道谁算富人了。
关于数学能力与未来财富的关系,英国财政研究也有相关调查,他们发现10岁时数学很好的孩子,通常到30岁后,比其他情况相同孩子的收入平均高出7%。
被评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亿万富翁”吉姆,就是一个从小热爱数学的家伙,最终凭借着数学他成为密码学家、数学家、金融界的大师!
为什么数学好能成为人生赢家呢?数学思维的本质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思维。所谓逻辑思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一秒钟能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和一辈子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命运注定是不同的。——电影《教父》
为什么要看7岁之前的这两项能力?
那为什么一定是通过7岁前的阅读和数学能力去判断呢?思考一个问题,现在让你安安心心坐下来去读书却很难!这是为什么?因为你7岁前就没有阅读习惯,数学也是如此!
基于这点两位研究人员,给出了这样一句话:
无论你多聪明,在学校学习多久,或来自哪个社会阶层,童年的基本技能将对你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早期教育,童年孩子基本技能的教育回报率是最高了。这也是为什么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法为什么如此受用的原因。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就是孩子在某一时段孩子对某一技能,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此时启蒙容易形成事半功倍。而阅读敏感期和数学敏感期都出现在6岁之前。
所以这个阶段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到了7岁就拉开了孩子阅读和数学能力的差距。我开始以为这两种能力的提升就是让孩子做算术题、识字,直到看了蒙台梭利的相关书籍,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蒙氏教育,是如何教育7岁前孩子的?
拿培养孩子数学能力举例,数学敏感期是2-6岁,抓住这个阶段,运用游戏,让孩子的思维方法和事物的处理方法更具有逻辑性,并且对数学产生兴趣。
比如通过找鞋、贴纸游戏,让孩子学会分类和对应。分类能够让孩子注意到物体间的不同之处,是为了日后学习复杂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
再比如教孩子计数,我们都怎么教?1到100数来数去,让孩子从头背到尾。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要求通过游戏,来教孩子手口数数,让他们明白数背字不是抽象符号, 而是拥有具体含义的。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出现在4岁多,孩子开始喜欢翻书、指着书本里的内容乱读一通。这个时候要抓住,家长多准备儿童绘本、或者早教书籍,一方面教育孩子,一方面培养阅读习惯。
所以家长们,如果也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不被金钱所困,那么阅读和数学的早期教育,就要抓点儿紧了,我个人认为在早期教育领域蒙特梭利的理念实用又科学。
平时我也会读蒙台梭利的相关教育书籍,这是我的蒙氏教育书单,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简介:讲述“儿童之家”运用的教具和技术,包括怎样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进行“自我教育”的环境。这套书主要是将蒙氏教育中教具是如何刺激孩子观察力、认识力和判断力的发育。
《蒙特梭利教育》
简介:这套书是给孩子看的,针对0-6岁一生接受教育的敏感期,提出了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商学部教育、语言教育、自然人文教育、社会文化教育和音乐艺术教育,通过大量的游戏帮助孩子进行学习和训练。(前面的数学游戏的图片就是出自这本书,附链接)
《童年的秘密》
简介:主要讲述了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有点类似于传记,里面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没读过蒙台梭利作品的家长,可以从这本开始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