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孩上课衣服渗血:三流父母用拳头,二流父母用嘴巴,一流父母用……

作者:朗读君

近日,安徽一名10岁女童被亲生母亲毒打的新闻引起全网关注。

9月,全国各地的学校都陆续开学,其中安徽合肥台风的吴山中心小学也迎来了可爱的学生。

但是当天,任课老师发现一位三年级女孩不太对劲,一副痛苦的样子,走近一看,竟然发现有血从她的衣服上渗出,老师连忙将她送往了医院。

医生给女孩做了全身检查,得知她全身上下都有伤口,除了正在流血的新伤,还有已经愈合的旧疤痕。

面对医生和老师的询问关切,女孩说,妈妈经常打她,不仅用鞭子抽她,还会把火钳放她身上,并且威胁她不可以告诉任何人……

当地警方发通报称,已经安排孩子亲属暂时照顾孩子,也将依法处理那位妈妈。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可是有些父母,不仅没有对孩子付出,还把孩子当成发泄情绪的工具,这样的父母比比皆是……

在一期访谈类节目中,嘉宾姬小卓透露,他和亲生父亲处同一屋檐下,却几乎8年零交流。

小时候,妈妈让爸爸看他写作业,爸爸就躺在床上看着他。

有一次,妈妈看到原本应该在做功课的小卓在桌子上睡着,爸爸在床上睡着,非常生气,质问他爸爸:

为什么你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

他们大吵了起来,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妈妈哭着回房睡了。

爸爸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凌晨5点,拿着30厘米长的塑料尺子,抽打了他一个晚上。

小卓写错了一个字,爸爸就拿橡皮把所有的都擦掉,让小卓从头开始写。

当时小卓6岁,他非常不理解,为什么爸爸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对待他。

他妈妈常说他爸爸不管孩子,他对小卓的教育是不负责的。

他的爸爸想证明给他的妈妈看:

好,你说我不负责是吧?我把孩子打成这样,让你看看我有多负责。

小卓的遭遇揭开了“中国式暴力管教”这道沉默的伤疤。

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打骂对一个孩子的伤害是无形的,像一道疤痕永远伴随着他长大。

揪心的是,这种成长的隐痛,大部分子女都经历过亦或许正在经历着。

三流父母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父母最大的愚蠢

“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概念在父母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很多父母的不可控情绪,依旧困扰着不少孩子的成长。

甚至很多父母忘了自己当年对孩子的打骂:

“小时候的事情,他能记得那么清楚?”

“那么早的事情,早就过去了。”

七八岁背诵的古诗文都忘不了,七八岁挨得打怎么会忘呢?

“哪有这么容易忘,只是不想想起来罢了。”

乐乐无奈说道,他也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小时候谁给乐乐甩过脸色,他到现在都记得一清二楚。

他妈妈不光不记得,搞的好像是乐乐瞎编的一样,而且还说他记仇。

父母要求孩子记住他们喂给孩子的每颗药,但却惊讶于孩子的回忆里有鞭子和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努力地和父母在表面上装亲切,二十多岁了,有时候起了争执,他还是会担心突如其来的巴掌。

虽然已经很久没有被打,不过他无意识的躲避却戒不掉。

有多少父母打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幌子,给孩子内心带来无法磨灭的创伤,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比比皆是。

面对小孩犯错,很多家长没有耐心去跟小孩解释这样做为什么不对,即使解释了,小孩可能都没有相关概念,以至于无法理解大人。

怎么办,犯错,打一顿,再犯再打,打到长记性为止。

《人性的弱点》中说:温柔、友善的力量,永远胜过愤怒和暴力。

那棍棒教育带来了什么?

1.没有思考的愚昧,孩子只知道做这件事会被打,不知道为什么被打,一棍子下去孩子就不会思考了。

2.逃避以及谎言,小孩说谎要么为了获得更多的好处,要么就是为了逃避惩罚,接踵而来伴随着责任感、荣辱观的缺失。

3.侥幸心理,投机取巧。

有了这三个恶劣本性慢慢发酵,什么样的败坏品德调配不出来呢?

这种打进骨子里的心理创伤,比孩子被打受到的皮肉之苦可怕百倍。

二流父母

孩子叛逆,从父母的“威胁”开始

“你今天不把作业写完,就不要进这个家门。”

爸爸作势把李贺推出了家门。

李贺涨红了小脸:“不进就不进,这个家,谁爱呆谁呆,我再也不回来了。”

留下爸爸在家中凌乱、焦虑、担忧,李贺妈妈追了几条街,这才把“离家出走”的李贺带回了家。

父母的“威胁”教育,不但会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且会让亲情疏远很多,孩子从小就有一种畏惧感。

以至于到现在,李贺和他爸,每天都没有话说,距离感特别强。

他至今都记得他爸爸威胁撕他卷子,面目狰狞的画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母的威胁成了习惯,经常性对孩子施以的讽刺、侮辱、谩骂。

25岁的李贺,到了这个年纪,父母仍旧每天训斥,没完没了地数落他。

稍微犯一点错误,就把过去全都推翻,把李贺说的一无是处。

李贺从他们面前走过去,他们也能把他三岁时没吃完的一碗饭拿出来数落。

在父亲的威胁教育下,导致李贺思维上产生依赖感,反正到最后横竖都得听他爸爸的。

他胆小怯懦,生怕做错事而畏首畏尾,没有主见。

做什么事总是要征求父母的眼光,即使这件事很小。

家长喜欢威胁子女,无非是想子女顺服、听从他们,但威胁、语言暴力,真的不是明智的教育方式。

“不听话,就给我滚”,扼杀了孩子的自尊;

“再这样,就别回来了。”,扼杀了孩子的自由;

“不许跟他在一起”,扼杀了孩子的爱情。

孩子长大后,他们既憎恨权威,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既喜欢大包大揽替别人决定,又特别喜欢推卸责任;

既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懂得珍爱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这样复杂的情感的碰撞中,形成严重的依赖和逆反的心理。

很多父母在孩子童年时对他最大的要求是”听话“,这让多少孩子成年后,永远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和世俗的标准里。

很多父母在孩子做完任何事后,都缺乏正面反馈,这让多少孩子成年后永远对自己没有自信。

中国式家长特别喜欢“双标”,把自己的缺点视为透明,却要求子女达到理想标准。

这种不问原因上来就主观臆断威胁的教育方式;

从来不换位思考的教育方式;

堂而皇之推脱责任的教育方式;

可能才是“中国式教育”的最大悲哀之处吧。

一流父母:

言传身教,让教育更有效

教育形式千万条,言传身教第一条。

在孩子教育上,语言有时候是苍白的,行动和事例会悄悄印进价值观。

董卿在央视《面对面》的一期节目中说了一句话: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言传身教,包括两部分:

1.既需要言传,讲道理定规矩;

2.又需要身教,以身作则做榜样,耳濡目染。

讲道理定规矩,温柔而坚定的执行,这非常重要。

萧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她爸带她去饭店吃饭。

刚坐下,就有一个乞丐进来了。

他穿得很破,身上又脏又臭,脸色也很不好,让人很不舒服。

他也点了一份饭,坐在了她和爸爸的对面。

萧云“腾”地一下站起来,端起碗就跑到饭馆的另一边去了,离那个乞丐远远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时萧云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对的,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愤怒,心想:我怎么能跟乞丐一起吃饭呢!

接下来的事情才让她出乎意料。

萧云以为我走开了,她爸爸肯定要跟过来,结果爸爸纹丝不动。

甚至没有回头看我一眼,就继续在原来那个地方吃他的饭,津津有味。

当时的萧云,一个人坐在饭店的角落,特别委屈。

很多年以后,萧云突然意识到,实际上,当年在那个饭馆,她爸爸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她。

爸爸“告诉”萧云,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即使是乞丐,即使一个人看起来很糟糕,也不应该被区别对待,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

言传身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耐心一些,静待花开。

这种影响就像萧云爸爸对她的影响一样,是深刻而有力的。

个体间的先天性格、后天悟性存在很大差异。

有些孩子从小很乖很好教导,父母不用费心;

而有些孩子就是“难带”,需要父母付出更多、更有耐心。

这个“难带”的孩子生活在一个重“言传身教”、不放弃、有耐心的家庭,和生活在满是不良影响、对孩子暴力、失望的家庭,最终形成的人格是一定会有很大差异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言传身教并不代表孩子所有的行事特点和习惯都要和家长一样。

孩子是具有独立思想和性格的个体。

孩子好动爱玩,父母好静爱宅;父母爱吃茄子,孩子爱吃黄瓜,这些没有孰是孰非。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我们在生活中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成为孩子们未来的行为准则,“言传身教”即指于此。

“ 有时候说得天花乱坠,都不如一句发自肺腑的低语,都不如一个触动人心的行动。”

托尔斯泰说: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父母身上。

当孩子问你:

“为什么你能说脏话,我不可以?”

“为什么你能抽烟喝酒,我不可以?”

“为什么你一直在玩手机,我不可以?”

父母又如何作答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信任的,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父母。

父母的拳头让孩子心灵饱受创伤;

父母的威胁让孩子逆反畏首畏尾;

父母的行动让孩子灵魂受益匪浅。

你的言行举止,决定了你孩子未来的模样。

点个“在看”,做一流父母,开始一场新的学习。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点击底部「在看」或者分享朋友圈

才能让更多人看到哦!

标签: 李贺 萧云 小孩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