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湛,资深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国家副总督学、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秘书长 。
第十六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上,王文湛就中国目前的教育改革,谈了自己的观点:
“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
英语要考两次,数学降低难度,
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
语文主要在作文!”
语文在高考中的关键作用
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有关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加分项目瘦身与自主招生三个重磅文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高考加分项目最大程度缩减
▲取消体育特长生的加分项目
▲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
▲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
以上加分占历年高考加分项目的54.55%。
语文在基础教育、中高考第一重要
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 ,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 ,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
语文学科并不像数学学科,有明确的知识点和精准的得分点。也不像英语学科,重点考察语法与词汇量。
中文作为母语,孩子们有着天生的语境,所以语文着重考察的就是学生的理解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尤为重要的是,语文的文章理解力要靠长期阅读积累,而书面表达能力要靠长期写作积累。对于语文学科,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
未来语文的地位就像原来小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而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所以说,得语文者得高考。
不光是考试,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语文依然在覆盖一切,穿透一切。我们的日常表达和交流,全都需要通过语文,因此,一个人语文的水准,不仅关乎其高考的成败,而且关乎其一生的安身立命。
山东新高考语文改革具体内容
1.题量
与2019年全国卷1相比,题量增加一道,选择题由13道减少至10道,主观题由9道增加至13道。总的来说,增加了对主观题的考查,可以说难度有所增加。
2.现代文
实用类文本:5道题,分值19。3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分别为4分,6分。
现代诗歌:4道题,分值16。2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分别为4分,6分。
现代文部分取消了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将文学类文本的小说、散文更改为现代诗歌。
3.古代诗文
文言文阅读:5道题,分值20。3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
古代诗歌:分值及题量无变化。
名篇名句默写:分值及题量无变化。
前四题与2019年高考一致,增加了一道【理解原文】的主观题,3分。
4.语言文字运用
18~20题,仍旧是情境式考查的方式,1道选择题,3分;2道主观题,均为4分。考点由原来的词语,病句,连贯更改为:修辞手法(选择),病句和连贯变为主观题,但实质上考点是一样的,难度明显提高。
21题:由2019年考查的补写题改为修改病句,与2018年的考查形式相似,但有不同(2018是考查词语),分值由高考的6分降为4分。
22题:压缩题,与2019年高考保持一致。
5.写作
写作:60分,考查发言稿。与2019年高考相比没有大的变化。
学语文不全是为了考试
在日常生活中,语文覆盖一切,穿透一切。我们的日常表达和交流,全都需要通过语文,因此,一个人语文的水准,不仅关乎其高考的成败,而且关乎其一生的安身立命。
尤其是很多人对小学生背古诗颇有微词,而在知乎中,也同样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既然是脱口而出的文学,为什么还要去学它?”以及:“为什么要背古诗,有什么意义?”
网友是这样回答的:
@布润:
去年深秋带着小朋友在护城河边玩,城河水在夕阳的映射下分外美丽,小朋友说:现在真是“半江瑟瑟半江红”啊。这比我想到的好美啊,有境界多了。
@York Chen:
学的时候确实没有用,因为你还小,那些诗词不是国仇家恨就是生离死别,你都没经历过。
但是当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什么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什么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什么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什么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然后你就会觉得当个中国人真好。
而在今年疫情期间,日本的捐赠物资上面很多都写着诗句。这些诗句除了含有中日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外,也让广大网友为传统诗词的隽永深深折服。
1、“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唐)鉴真
公元753年,66岁的一代高僧、也是著名的医学家鉴真大师,在先后有几十人死伤、几百人退出的情况下,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第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他带去了佛经、带去了大唐的思想、科技、文化和习俗,几乎确立了日本此后的文化走向。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思是他代表天平(日本年号)时代的文化屋脊。
据说在鉴真大师东渡的时候,袈裟上绣了四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意思是说,日本和大唐山川不在一起,但共有一天的风和月。各位佛家子弟,一起来结缘,把不同的山川联系在一起。千百年前,鉴真大师九死一生,帮助了日本,现在,日本在物资上写上这八个字,是不是有感恩、报恩的感觉?
平心而论,日本人用这三个诗句,非常贴切。而且想到用这种方式表达,非常有心。难怪有的网友说,比起日本人,我们只会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显得太没有文化了。其实,我相信,也只有少数日本人懂这几句话。不过,既然日本人懂了,我们更应该懂,是不是?
2、“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无衣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袍:长袍,指战袍。王:此指秦君。
于:语助词。兴师:起兵。
同仇:共同对敌。泽:通“襗”,内衣。
作:起。裳:下衣,此指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行:往。
真佩服日本人,想到这首诗。要知道,比起前面一首的兄弟同心相比,这首简直就是生死与共了。而且,这首诗还是爱国主义诗篇。是不是有他们爱中国,仿佛就象爱自己的祖国这层意思?这是《诗经•秦风》中的著名诗篇。意思是说,谁说没有战衣?我与你同穿一件战袍、一件内衣,一件战裙。秦王征师作战,修整我们的戈与矛,与君同仇敌忾,一起杀敌,共赴国难。
战袍,国难,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用这首诗,这是不是与疫情时的氛围十分契合,而且高度更高了?
3、“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侍御:官职名。通波:水路相通。
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这位柴侍御是谁,不知道。公元748年,“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贬谪到龙标(今湖南黔阳县),任龙标县尉。就在这里,他送别柴侍御,写下了这首诗。诗歌说,你到武冈,我在龙标,一条沅水就连接了,送别你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有离别的伤感。但是我们两地青山相连,云雨相共,明月同照。哪里还是两个地方呢?
同情中有伤感,伤感中有同情。这首诗把自己和朋友一衣带水、身心相连、患难与共的情感写得蕴藉动人。不能不说,日本友人捐赠的物资上写下这两句,把“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是患难与共的兄弟”,这层意思,表达得非常准确,感人。
4、“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这首诗是日本捐赠辽宁省物资上的寄语,改编自南朝梁·周兴嗣的《千字文》,引用其中诗句:“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其中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原文意思是: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的大意是:辽河的雪融化来了,富士山的花也开了,我们兄弟姐妹,等待寒冬过去,春季到来……
古曰:“诗言志”。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从《诗经》到最鼎盛的唐诗宋词,华夏大地就是个诗词歌赋的国度。在当前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传统文化的魅力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理解和支持,更唤醒了我们内心的感动和力量。学好语文,才可以在生活里做个更有情趣、更脱俗的人。
「育经世英才,著道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