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明珠
定稿:苏子后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多数父母最怕听到的一个词语就是“早恋”,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家长们会严密排查孩子的交友情况,然而有一种“毒友谊”的蔓延,或许比早恋问题更让家长头疼。
案例
佳佳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是典型的“三好学生”,深受老师的喜欢和同学们的关注;并且她的家教很严,并无任何不良的行为习惯。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父母、老师眼中的“乖乖女孩”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佳佳不仅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而且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常以补课为由晚回。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佳佳父母察觉出异常,还以为孩子早恋了,就趁着放学时间去一探究竟,结果看到佳佳和一个女孩子勾肩搭背从学校走出来,有说有笑的,并且嘴里时不时冒出脏话,眼前的一幕让佳佳妈完全惊了,她没有立马冲上去质问,而是悄悄尾随其后,结果发现佳佳同两三个女孩儿在小巷汇合后去了网吧。
佳佳妈在向老师简单了解情况、暗中摸排调查后才知道,佳佳最近和隔壁班一个女生接触比较密切,她们经常放学后在一起玩耍,而佳佳经常说谎请假、逃课,而隔壁班的女生正是佳佳妈那天看到的女孩。
这个女孩大概就是大家口中的“小太妹”,和一些社会上的人走得很近,经常逃课,并有抽烟、喝酒、打架等不良习惯,那么佳佳是怎么认识的呢?
原来,佳佳某次放学时被小混混调戏,幸好那个女孩子及时出现解救了她,两人相识后,佳佳觉得对方热情又讲义气,慢慢地成为了朋友,在对方的怂恿和带动下,佳佳开始融入其中,并褪去“乖乖女”的外衣。
其实,佳佳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源于“同伴效应”和“禁果效应”在作祟。同伴效应指的是学校内同伴的行为对其行为产生的影响,而禁果效应指的是父母越是制止的事情,孩子越是想要尝试,尤其是在外人的怂恿下,很容易迷失心智,尝试着去做。
而佳佳的这段友谊明显给她带去了负面的影响,友谊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现实生活中,多数孩子可能和佳佳一样碰上“毒友谊”,它有哪些特征呢?
“毒友谊”是什么样的?
首先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1、好朋友有了“新欢”后,立马将你抛弃,你小心翼翼地挽回却无功而返,他们甚至联合起来排挤你。
2、在一次考试成绩中,你的排名在朋友前面,他内心很不情愿,对你冷嘲热讽,甚至开始有意无意的疏远你,并在背后吐槽你。
3、朋友在众人面前说你的糗事,让你感觉到无地自容,即使你表示出不满,他们依旧不改,为了维持友情,你只好无原则地迁就、原谅。
4、朋友因为嫉妒你长得好看、家里有钱、过得幸福等,对你当面一套,背地又一套,为了换取利益或者让你出洋相,出卖你的秘密。
……
类似的例子也有很多,一段良好的友谊会让人变得越来越好,彼此之间处在平等的地位,相互尊重,为维系良好的友谊共同付出,你能从中感受到快乐。
而当它让你经常感觉到烦恼、伤心、自卑,为了维持友情,而选择讨好、隐忍,常常处在被动地位,自身感觉到有被嘲笑、被忽视、被轻视的话,那么这就是典型的“毒友谊”。
学生时期的友谊除了单纯和美好外,也充斥着争吵和冲突,甚至有孤立、排挤、嫉妒和欺凌。毒友谊不仅会使孩子体会不到友谊的美好,反而会使孩子变得消极、伤心,影响到正常的情感表达和学习生活。
孩子可能会因毒友谊带来的压迫和伤害,变得情绪失控、行为出格,这对性格塑造百害而无一利,父母要尽早干预,让孩子走出交友误区。
如何引导孩子交朋友?
有的家长特别注重孩子的交友情况,他们所担心的“被带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这往往不完全是由于孩子们之间对不良行为的模仿,更多的是孩子的好奇心驱使、自我控制力较弱、内心的安全感不足等造成的。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身处的环境和所接触的同伴对孩子的社会变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要适时引导孩子交正确的朋友。
父母应该让孩子去寻找与自己兴趣爱好相似的伙伴,交一个良师益友,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如果孩子的“朋友”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品质或者行为问题,父母应该及时制止孩子与其接触,适时引导孩子扩大他们的交际圈和活动项目,让孩子认识新朋友,逐渐远离毒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