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安路第一小学今年65岁了,我是在她50华诞时正式建立学科交流关系的。最初选题是如何传承红色基因,不久校长滕平、书记朱海燕都希望我在学科方面加强投入。我小学时喜欢数学,她俩就安排我和数学教研组直接挂钩。当时,高一小学的数学教研组组长是宋霞峰(现园南小学校长)。
▲ 高一小学数学教研组全家福
那年,我和大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先生是邻居,我俩经常在复旦大学正门连着的国年路菜场边相遇,我就告诉大师——自己和高一小学数学教研组建立了工作关系。大师兴致勃勃,一方面要我转告校方不必过于迷恋奥数,另一方面强调小学三年级是数学思维素养的关键期,这对孩子未来发展更为重要。
▲ 复旦大学近期举行苏步青星冠名典礼,一并缅怀谷超豪院士和谈家桢先生
谷超豪先生从小就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因为这种兴趣从而培养出了数学思维。
什么叫数学思维?举个例子
他举例说自己三年级时,遇到“鸡兔同笼”“童子分桃”等数学应用题时,别的同学都按老师的方法求解,但他却在想能不能不用老师的方法,寻找更简单的方法来找出答案。这样的思考一直伴随着他的童年时光,在这样的基础上,他在数学上的领悟比童年阶段的孩子高出了许多。
谷超豪先生还很得意地告诉我:1938年他考入了温州中学,这个中学的教育水平在浙南地区乃至于江浙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里面有许多学霸,而他是学霸中的学霸,特别是数学,中学时他永远保持着第一。我把这些典故告诉了宋霞峰和朱海燕(也是数学老师),她们觉得很受启发。因此,高一小学的孩子也会课堂练习“鸡兔同笼”等类似的数学应用题。
和他的老师苏步青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样,谷超豪还喜欢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也擅长赋诗。他告诉我:“因为和数学具有规律性一样,诗歌的对仗也是一种规律,非常优美。我最喜欢杜甫的诗,因为他的诗大多反映社会民生问题。李白的诗歌也很好,比较豪放。”谷超豪自己留下200多首格律诗,风格上明显接近李白。2006年,他让我挑选一句他诗篇中的格言作为到上海社科院演讲的题目。我选了:请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
这句格言形成于1999年,那年谷先生获得上海最高科技奖,写下此句以自我激励。果然,十年之后他获得国家最高科技成就奖。他应王荣华院长邀请,在社科院的演讲非常成功,还遇到了同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仲礼先生。
在送谷先生回家的车上,他很有兴致地问起高一小学的数学思维进展情况。我告诉他:“2007年是徐光启、利玛窦在徐家汇翻译《几何原本》400周年,打算做大文章。”他很开心,表示赞赏,我就向他索取“请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以书法作品形式赠送给高一小学数学教研组。他欣然同意,又很谦虚地说自己书法造诣不深,希望我请高人写其诗句。我正好有个忘年交是书法家,即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民进界别的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教授。邓伟志先生很庄严地接受了我的拜托,沐浴、更衣、燃香……一番庄重的传统礼仪之后,完成了这幅如今是高一小学传家宝的作品,由滕平校长和我上门取回。
取回之后,高一小学的老师们一片欢腾。数学教研组心胸豁达,认为这是属于全校师生的共同财富。在谷超豪院士和邓伟志先生的关爱和鼓励下:2006年,高一小学构建教研共享平台,积极运用现代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制并开发了《高一小学知识管理系统》,即数学教研组运用平台。以数学拓展性课题为载体,采用“课堂实录” 的手段开展专题研究。2007年,高一小学推出数学教研组第一个《数学学科三年发展规划》,以学科建设规划为引领,强化教学流程规范管理,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力争做到“轻负担,高质量”;通过有效的知识分享,打造数学学科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同年,高一小学教研组以“走进几何,亲近光启,爱我徐汇”为主题的数学节在校园内全面展开;并以纪念《几何原本》引进中国400周年,诞生了第一册数学校本学习包《形海创想》。我和小伙伴袁航在《新民周刊》以《在徐家汇仰望天空》一文报道了教研组的这次活动,我们用赞扬的口吻写道:“光有保护是不够的,传承是更重要的的关键引领力量。”朱海燕事后说:“文化的延续与继承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天职,数学老师一样能够在校园主题活动中创新出彩。”目前,刊发《在徐家汇仰望天空》一文的《新民周刊》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 刊发作者《在徐家汇仰望星空》一文的新民周刊,为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
▲ 天平德育圈小记者方文轩和父亲方前,参观中发现了博物馆收藏的《新民周刊》
随后,2008奥运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千名小学生数学学习全过程的跟踪研究》开展,高一小学数学组承担其中子课题《提高小学生运算技能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研究中采用的“前测后测对照”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被迅速推广,“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研文化深入人心。
2009国庆60周年:高一小学教研组积极开展小幼、中小教学衔接的研究,与乌南、科技幼儿园,与市二、南模初级中学建立了联组教研机制。总结出小学阶段的教学要“分层处理,紧密节奏;联系沟通,承前启后;渗透思想,注重能力”。中学阶段的教学要“情感优化、激发兴趣;以旧带新,类比迁移;遵循规律,拓展思维”的改进策略。提前渗透,减缓坡度,使得小学生进入初中后能较快适应中学数学教学方法,顺利进行过渡,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010世博年:即高一小学建校55周年。立足于展望未来,数学教研组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有效教学”为重点,以“增效减负”为抓手,开展校本化研究。教研组还前往复旦大学致敬苏步青铜像,开展数学文化启蒙探讨。
▲ 高一小学数学教研组老师在复旦大学苏步青铜像前留影
▲ 高一小学老师们参观复旦大学校史博物馆
2011年:滕平校长鼓励小学生给大科学家写信,以启发学子们对数学等科学学科的热爱,引发了他们对数学家等大师的好奇和关注。如数学课代表满怀敬意地给谷超豪爷爷写信,先生收信后随即回复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学习。他强调说:如果学生不学几何,就好比数学学习缺少了灵魂。
遗憾的是,2012年6月24日,爱孩子的谷超豪先生驾鹤西去,朱海燕代表数学教研组和全校老师前往吊唁。朱海燕后来深情地告知我,谷超豪先生对数学基础教育的重视、对老师的建议一直鞭策着他们——“老师不能满足于上课给学生讲点内容,应该多给学生提问题,帮助学生成长,但是不能号召他们去做那些没有条件做的事。也不能搞题海战术,单纯地让他们记住解题方式。其实现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做老师的应该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而不是让学生去胡思乱想,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学生都能够被调动起来的话,既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又能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老师应该给学生的,除了上课内容,要尽可能让学生了解科学界最前沿的研究,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更广泛,眼界也会更高一点,视野也会更广”。
▲ 作者和滕平校长交流校园文化培育课题
此后,在滕平、朱海燕、宋霞峰和全体数学老师及学子们、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高一小学没有辜负谷超豪先生的厚望,成为了上海数学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2015年,孙怡青老师参加上海市中英数学教师交流活动,教研组和英国老师进行教学交流。
2016年,许诺老师 《列方程解应用题》获得了国家“一师一优课”一等奖;数学校验组获得“徐汇区教育系统文明组室”。
2017年,教研组进行作业设计研究,戚海蓉、杨彬、李烨、许诺老师获得“上海市中小学优秀作业、试卷案例”评选活动一等奖的第一名。高一小学由此确定了数学作业设计六步骤操作:即形成检测目标——形成双向细目表——根据双向细目表编制试题并附参考答案——制定评价标准——组织实施——质量分析、反思教学。
▲ 2018年末,上海市和英国教育部签署基础教育合作协定
高一小学数学教育的探索成果,逐渐成为国家标准,开始成为原本是数学强国的英国同行教学参照系。2018年,高一小学多位老师对英国老师进行数学教学展示,得到中英交流负责人的好评和上海主流媒体的聚焦报道。2019国庆70周年:余闻婕和孙怡青老师参加上海市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赴英国开展数学教学,并参加中国驻英使馆举办的“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新春招待会。
▲ 去年寒假:学子代表孙梦琪(左二)和翁黇懋,前往浦东机场迎接支教英国而载誉归来的余闻婕(左一)和孙怡青(右一)老师
▲ 今年8月8日,作者出席余闻婕老师婚礼;左一为学校朱海燕书记,右一为工会主席郁航珺
刘晓明大使告知:“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是促交流、拓合作的品牌项目,是打基础、利长远的互惠平台,是增互鉴、促了解的有益实践。“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已经成为两国教育合作的一大亮点。双方迄今已互派5批中小学教师720多人次,有力推动两国教育交流合作走深走实。
▲ 积极推动中英数学交流的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先生
刘晓明希望各位老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将友好的种子播种在青年学生的心田,使中英友谊能够世代相传。曾经多次访问上海、考察上海基础教育成就的英国教育国务大臣尼克·吉布则认为: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给英国的学校带来了深刻、系统的变化,使英国教师了解到世界上最优秀的数学教学方法之一,而上海学校的贡献尤其突出!
▲ 英国数学老师前来高一小学进修
▲ 宋霞峰(左一)接待海外同行
英国数学教师也多次访问高一小学并收获满满,与此同时,孙怡青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2019年,她还在华师大主办的亚洲数学教育论坛上进行了案例介绍。同年,汪雯老师《周长》获得国家“一师一优课”一等奖。今年,高一小学在战胜疫情的前提下,展开了线上数学新探索。
随着高一小学数学教学、科研和国际交流成果的不断涌现,我想起了谷超豪先生对我说的话:数学是中华民族最擅长的学科,充满智慧光芒的中华先贤发明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度量衡、二十四节气,率先论证勾股定律,否则就无法建成万里长城。而我觉得400多年前,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更是醒眼看西方世界的第一人!现在还是徐汇这块祖国的热土,以高一小学为代表的上海数学教师得以成功支教英伦三岛。这是一个有着悠久数学传统的文明古国全面走向文化自信的铿锵号角,这就是时代的火炬、民族的荣光、国家的希冀。但是,滕平校长、朱海燕书记依然强调:无论取得怎么样的成绩,都不能自满。所以,“请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的谷超豪格言,永远是高安路第一小学的清醒剂和催化剂!
▲ 作者给高一小学少先队员讲解谷超豪格言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王泠一(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摄 影 | 朱海燕 金 姬 翁朝栋
编 辑 | 梁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