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教育热点有:中小学减负,大学生加压!教育部最新回应出炉;中学召开专属爸爸的家长会引热议;杭州滨江区试行班级微信群公约。马上看看本周教育圈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吧!
中小学减负,大学生加压!
教育部最新回应出炉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院士提出《关于为中小学生减负、大学生加压的提案》。
近日,教育部答复该提案时表示,将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快推进高考改革步伐,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彻底扭转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水平的发展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在现有教育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大学和中小学课业压力差距较大的问题相对突出,也是大部分人可以深切感知的话题。
由于高考应试制度的存在,“一考定终生”的观念深入民心。面对高考客观存在的巨大压力,以及各中小学校将升学率作为重要绩效指标,最终导致在高考之前的中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逐渐增大,部分中小学生甚至出现了不堪重负的现象。
与之对比,在顺利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大关后,步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大学生,反而课业压力瞬间降低了许多。部分学风不佳的高等院校,除了自律性较强的大学生以外,大部分学生都在“混日子”中度过,上课睡大觉、玩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严进宽出”的大学教育现状逐渐导致了大学生毕业证书的含金量急剧下滑。
“一入大学万事轻松”的大学氛围,早已令世人深恶痛疾,人们呼吁大学深化改革,不再“严进宽出”,希望大学生们在大学中真正掌握谋生的技能,并锻炼一身过硬的本领,顺利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而不是在大学生吃喝享乐,谈恋爱,花着父母的血汗钱醉生梦死,造成大学毕业后无一技之长,也不能适应社会。
因此,教育部决心彻底扭转“快乐的大学”局面,可谓应民心,顺民意,也是教育强国的必然之举。
中学召开专属爸爸的家长会引热议
说起开家长会,大家都不陌生。这是加强老师和家长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家长们摸底孩子学习情况,老师们摸底家长对孩子上心程度的一个重要方式。
前几天,长沙市一所中学召开家长会,在网上引发热议,因为这个家长会的主角都是爸爸。
11月8日,班主任贺利兵老师组织了一场专属爸爸们的家长会,家长会的主题是“爸爸去哪儿了”。
贺老师表示,初二的学生恰逢青春期,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但是许多的家庭大多数时间都是妈妈在陪伴孩子,而妈妈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显得力量太单薄,这时候更需要爸爸的陪伴和支持。
贺老师表示,生活就要有仪式感,所以对爸爸们都作了统一要求,都要穿西装打领带。通过这次家长会的着装要求,让爸爸们感受到家长会的重要性。可能有些家长从来没有打过领带,这一次也打上了。
贺老师从“静”、“净”、“竞”、“进”、“关注情绪”、“注重常规”、“时间管理”等7个方面介绍了班级的情况。
未参加家长会的妈妈看了群里的直播,直呼“太精彩了”“太喜欢了”“又洋气又高效”,纷纷对贺老师举行这次活动表示感谢。
家长会年年有,妈妈们常年参加家长会,都没有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为什么爸爸集体参加就动静这么大呢?
① 打破了以往妈妈“全责教育”的固有模式。现在都说,孩子是妈妈生、妈妈带,最后教育上也是妈妈一个人管,真的是“丧偶式育儿”。所以,学校组织这场全部由爸爸们参加的家长会,打破了以往妈妈“全责教育”的固有模式。
②仪式感对家长和孩子冲击都很大。有很多看了家长会照片的人,都说爸爸们集体西装革履行走在校园,就像人气爆棚的“爸爸天团”。爸爸们不仅集体出席,还在衣着打扮上如此考究,给了孩子们满满的仪式感。让孩子们觉得,爸爸非常重视这次家长会,重视自己。
杭州滨江区试行班级微信群公约
随着微信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老师们会在微信群里通报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里与老师沟通。
但获取便利的同时,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给老师和其他家长们增添了许多烦恼。
曾经有一段时间,某班主任一度想关闭班级微信群,问其原因,其皱着眉头说:“ 是家长们太过关心自己的孩子,也太过“热情”了。
常常有家长在微信群里询问自己孩子的情况,老师刚答复完一名家长,其他家长见状,也跳出来询问自己孩子的情况,老师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有的时候,老师在群里发通知,哪怕只是最普通的布置作业,也会有许多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 ! 老师太棒了 ! 谢谢老师 !……有家长甚至还沿着这个话题闲聊起来。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更严重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
近日,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晚通过官方微信号“滨江教育发布”推送《滨江区学校班级微信群公约(试行)》,以“家长篇”和“教师篇”两部分,对家长和老师在使用班级微信群时的言行分别作出规范性约定。该公约由滨江区教育局办公室和滨江区社区学院家长学校共同发布。
公约由滨江区教育局办公室和滨江区社区学院家长学校反复调研征询意见和建议而制定。
《公约(试行)》的一些倡议颇有特色,例如,请家长学会欣赏其他孩子的优点;在当晚9:30到次日7:00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老师;教师要有强烈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意识;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并在群内上传。
以下为《滨江区学校班级微信群公约(试行稿)》全文:
家长篇
1.遵守公序良俗。群内言论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经考证的社会传闻或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意见,不在群内发布。杜绝发布商业广告、募捐、求投求转等与教育教学无关信息。为避免信息覆盖,杜绝刷屏,若非老师要求,一般不用回复。
2.遵守班级规则。群内实行家长实名制,未经班主任同意,不擅自邀请学生、非本班家长等无关人员进群。尊重每个人合理的表达权利,若出现意见相左,不强求一致。
3.表达理性诉求。群内用语温和理性,避免过激性、煽动性的言论,自觉维护班级群的教育属性,不发无关信息。
4.理解老师的忙碌。当老师未及时回复信息时,请多份耐心,安心等待。紧急事情可择时致电,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5.欣赏他人孩子。群内成员都应以宽容、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的成长,学会欣赏其他孩子的优点,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长,为孩子做出表率。
6.把控交流时间。群内信息主要发布教育教学等通知,若非十万火急,在当晚9:30到次日7:00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老师。
教师篇
1.约定班级规则。班主任是班级群第一责任人,负责群成员实名制、聊天监管、违规提醒删除等。
2.发布合理信息。教师要有强烈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意识,不得在群里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分数)、优劣对比、表扬少数等信息。若非情况紧急,信息发布的时间一般控制在当天21:00前,重要信息尽量通过书面或电话通知,确保每一位家长知晓。
3.进行多元评价。教师在群里多做共性问题的讨论和评价,多表扬、鼓励学生,表扬的涉及面尽可能广,角度尽可能多元。
4.分清作业边界。家庭作业,宜当面布置,不让家长转告,重要学习资料尽可能直接提供给学生,不建议在群内要求家长打印资料,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并在群内上传。
5.坚持理性沟通。教师和家长因沟通不畅而引起负面情绪时,教师要先保持冷静,积极寻求其它合适的解决途径,忌在群内泄私愤式的抱怨,忌有损教师自身形象的对话。
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卡卡有话说
家长群成立的初衷,是为了便于老师发布通知,让家长和老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只有家长和老师一起善待这个平台,才能发挥家长群真正的作用。因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最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维护一个良好的家长群秩序,需要的不是多少知识或者技能,需要的只是家长们的配合、理解,以及一颗换位思考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