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校沈巷小学是青浦区研学实践首批试点学校,今年防疫背景下,学校创新学生自主进行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云研学”,立足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等育人途径,在校园泖峰文化的开放课堂中,培养泖峰好少年上善、自强、勤勉、奉献的品质。
近年来,上海创新一体化构建大中小幼各学段教育内容纵向衔接,学校第一课堂、校内外第二课堂和网络第三课堂横向贯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融合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联动机制。一体贯通、循序渐进的德育体系,形成了“三圈三全”育人大格局,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让爱国主义教育“动”起来】
“你喜欢滨江吗?说说喜欢的理由。”一堂由宛南实验幼儿园范琪老师执教的视频课《滨江是个好地方》,通过说说唱唱、玩玩笑笑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滨江的美。徐汇区域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利用滨江这个孩子身边特有的资源,大、中、小、幼5位教师由低到高、以小见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进行教学,展示了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课堂的思考与实践经验。“利用家门口的实践基地,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理,在体验中培育爱国情怀。”徐汇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秦红说。
上海开展了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区(教育集团)”试点建设,以“讲台上的新思想”为主题,打造“我和我的祖国”“伟大的起点”等系列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观摩课。从黄浦区卢湾中学的《“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新“思”路》,到静安区宝山路小学的《红色宝山路》等系列课程建设,市教委公布了中小幼百门“中国系列”校本课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上海积极打造德育品牌活动,连续20年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月”和“中学生时政大赛”活动,连续12年开展“百年树人——电影阳光行”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浦东新区的学生影视教育活动实践,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厚植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之情。进才中学倡导在学科德育中引入影视教育的元素,语文课上运用电影的可视和直观性,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成长和责任担当。建平中学的英语课通过励志英语电影,教会学生用国际视野感受乐观积极人生态度,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上海坚持“开门办思政”的育人理念,充分利用优质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构建校内外合力育人共同体,让爱国主义教育“动”起来。上海充分利用657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和329个市、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打造红色风景线,编制上海学生红色教育实践图谱,绘制《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将“四史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开展“百万青少年巡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上海六千年”之旅系列实践活动。普陀区向学生发放中小学生红色学堂研学手绘地图,“苏州河十八湾”沿线贯穿顾正红纪念馆、曹杨新村村史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上海纺织博物馆等12个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除了实地考察,学生也可在线学习,选择研学路线、体验场馆课程、记录研学成果。
【劳动教育综合育人】
位于嘉定安亭的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和小学里有“一米菜园”。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到“一米菜园”走一走、看一看。这个校园网红打卡地,不仅是一个“户外教室”,园艺学习之外,以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实施劳动教育,将各个学科有机融合,成为一门融自然、生物、劳动、科创和户外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学习劳动技能、培育劳动习惯,到提升科创探索的综合素质,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展劳动技能,培养责任意识,不断探索学段贯通、五育并举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长王建芳说。
今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各学段劳动教育内容要求,把学段内容要求拓展到幼儿园阶段,各学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上海对劳动教育已经作了积极探索,以本市高考和中考改革为契机,把学生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中生完成60课时、初中生80课时的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成为毕业“硬要求”。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高中生参加为期一周的农村劳动实践成为上海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体验生产实践的必备教育教学环节。曹杨二中创新劳动教育实践,科学设计学农学工等系列实践活动。曹杨二中党委书记侯文英说,甘肃学农回来后,孩子们明显更爱学习了,生活中懂得节约,懂得劳动不易。学校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家校社”协同共育】
如何让爸爸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缺位?跟着爸爸去上班,帮助爸爸做导师……明强小学通过“爸爸书架”“爸爸课堂”等,让爸爸们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在校长姚凤看来,家庭教育中,父母一个都不能少,让“爸爸的陪伴”成为常态,只有家校合力,才能打好孩子生命的底色。
闵行区构建“双支撑”的家庭教育格局,依托区教育学院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站,推进“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同时积极筹建以“启·家”为名的闵行区家庭教育App,鼓励家长与孩子同步学习,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智慧化“家庭教育云平台”。
今年防疫期间,孩子长时间居家,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徐汇教育推出“超级家长会”之所以圈粉,就是直面家庭问题中的“痛点”,密切结合学生成长关键节点,创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共育网络,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与孩子共同成长。“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普及疫情期间生命教育、亲子沟通、学习时间管理、返校复学等内容,覆盖家长群体190余万人次,送出新学年家校共育“超级大礼包”,调节师生家长情绪,舒缓压力。《抗疫期间中小学生及家长心理防护手册》等指南在“云指导平台”上全网免费发布,阅读量上百万,16个区心理中心都开通24小时心理热线,为有需要的学生和家庭提供支持援助。
整合各方资源,上海探索家校协同共育机制。长桥街道有上海中学、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等30多所学校,涵盖中小幼职教,长桥街道开创了社区校际联盟共享清单,不断推进未成年人实践项目,每年街道都要开展“走进上中路教育一条街”“小脚丫走大社区”等30余项实践活动,受益学生达2万余人次。借助社区教育校际联盟这一桥梁,将每所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汇聚到社区公共课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育人实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