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微课|疫情期间暴露的亲子沟通问题怎么破?

No.1

亲子沟通问题的严重性

疫情期间,一家人难得聚在家中,想象中应该是母慈子孝,其乐融融,实际上却是“亲子大战”频频爆发: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孩子觉得家长管得太多,诸如此类。也许大家觉得这种情况在家庭中不可避免,也很正常,不需要干预。真实情况是这样吗?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个新闻事件:

事件一:2020年9月17日,湖北武汉一名初三男生因在学校玩扑克牌,班主任请家长来学校配合管教。妈妈气急,在走廊扇了儿子两个耳光,“教训”了一顿。随后儿子直接翻过学校的走廊围墙一跃而下,跳楼身亡。

事件二:2020年3月3日,河北石家庄一名12岁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严厉训斥了几句后,一时想不开,跳楼身亡。

一朵朵鲜活的生命之花还未到怒放之时,就戛然而止,实在令人痛心。而这些事件发生的导火索无不与亲子沟通相关。儿童由于其身心发育尚未健全,非常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从而作出不理智的行为。家长可能认为在管教子女时,一时情急,口不择言,是很正常的,甚至还会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可对儿童来说,他们可能会因此感受到羞辱,却又无从发泄,只能将这些情绪积压下来或采取极端的自我毁灭的方式加以反抗,如自残、自杀等。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亲子沟通问题的负面影响实际上覆盖0-18岁所有儿童,并不只在青春期阶段存在。

大家一定要重视亲子沟通问题。下面以三个在家中可能会发生的沟通情景为例,给大家讲讲如何打破这些亲子沟通困境,家长可以怎样做?

No.2

亲子沟通困境的处理技巧

我们按照0-6岁,6-12岁以及12-18岁这三个年龄段,分别挑选了一个案例来跟大家讲讲如何处理亲子沟通中的困境。

案例一:疫情期间,村里要求大家居家隔离,非必要情况不得外出,这可憋坏了3岁男孩亮亮。他天天跟父母吵着要出去和小朋友玩。亮亮的爸爸本来就因为无法外出工作,家里收入减少而心烦意乱,再加上亮亮整天哭闹,更是火上浇油。一天,亮亮再次闹着出去,爸爸非常恼火地吼亮亮说”不许出去!玩什么玩!你看谁家小孩在外面玩呢?找死吗?”亮亮没想到爸爸会这么凶地跟自己说话,哭得更大声了!

疫情面前,如何让儿童理解并配合居家隔离,做好自身防护?儿童主任可以建议家长这样做。以下做法同样也适用于与低龄儿童沟通他/她很难理解或者不太愿意接受的事情。

首先,家长要理解儿童。玩耍是他们的天性,也是他们的权利,尤其是0-6岁的儿童,游戏玩耍是他们学习探索的主要途径。受疫情影响不能出去玩,家长可以考虑在家中安排活动来满足儿童玩耍的需求。比如:陪伴孩子阅读绘本,做手工,一起玩玩具,一起做游戏,

其次,家长要注意拒绝儿童的时候,应当态度坚定且温柔,不能简单粗暴,甚至咒骂儿童。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儿童理解家长的意图,还会伤害儿童与家长的亲子关系。

最后,要向0-6岁的儿童说明一个道理或者解释原因,应当以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不能只讲大道理,比如跟亮亮解释为什么不能出去玩,家长可以通过给亮亮读相关绘本,一起看动画片等方式,让亮亮知道什么是病毒,病毒对人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病毒等,让他知道暂时不出去是对自己的保护。这样他才会理解并愿意接受。

案例二:甜甜是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年初受疫情影响,学校无法正常开学,甜甜只能在家里上网课。上了一段时间后,她对网课失去了新鲜感,开始一上课就走神。甜甜妈妈由于平时比较忙,没时间看管甜甜学习。看到甜甜学习不专心又没办法,只能对她大吼大叫。

疫情期间上网课,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听课不专心,在自控力相对较差的小学生群体中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儿童主任可以如何指导家长呢?

首先,如果家长觉察到自己,因为看到孩子学习不专心而感觉火冒三丈,准备朝孩子大发雷霆的时候,可以先暂时离开,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进行深呼吸,尝试平复自己的情绪。待情绪平复一些后,再与儿童沟通。

其次,家长应该了解6-12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有限,这是很正常也很普遍的。面对自控力相对较差的儿童,家长应尽量保持平常心态去沟通。

再次,6-12岁儿童自控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外界督促和支持,家长责无旁贷。不能因为忙于其他事情,而任由儿童自行发展。甜甜妈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督促甜甜,帮助她提升自控力,比如:帮助甜甜创造不易被打扰的学习环境,例如不要让甜甜在电视机打开着的客厅里学习,以免甜甜分心;辅导甜甜学习,让她能够感受到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使甜甜产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甜甜在上网课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专注听课;在甜甜还不适应上网课这种学习方式的时候,妈妈可以坐在一旁,陪伴甜甜;通过进行提升自控力的练习,不断延长专注时间。

最后,自控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升上网课的效果,而且对儿童日常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家长都可以按照上述方式,通过耐心地陪伴和支持,来帮助孩子建立。

案例三:疫情期间,16岁的小刚在家上网课。由于经常使用手机,导致他养成了玩手机游戏的习惯,甚至还发生过晚上不睡觉熬夜玩的情况。一天,小刚爸爸再次发现小刚熬夜打了一宿游戏,二话没说,打了小刚好几张巴掌,希望他能记住教训。

疫情下,儿童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的机会增多,直接导致部分儿童过分依赖手机。那么,儿童主任应该建议家长呢?

首先,家长需要理解儿童为什么会沉迷游戏?可能是学习压力过大希望释放压力?可能是在学校结交不到朋友,通过网游寻求同伴?可能是游戏好玩,非常刺激,感觉很爽?打游戏打得好,给他带来很大的成就感?沉迷游戏实际上体现了儿童的一部分心理需求。家长如果不希望儿童过分依赖手机,沉迷游戏,应当更多了解孩子爱玩手机是因为哪方面的心理需求,能不能满足他的这些需求。

其次,家长需要了解12-18岁儿童非常在意独立、自由和平等。家长应与青春期儿童应当更加平等地对话,不建议用权威去压制。只有这样,儿童才愿意继续沟通。

最后,家长在与儿童交流的时候,尽量避免直接评价儿童的行为,而是客观描述事实和自己的感受,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了与儿童的沟通。比如:小刚爸爸可以这样说”我发现你昨晚熬夜玩手机。这让我对你的情况比较担心,一方面担心你的身体因为熬夜会变差,另一方面,担心你投入太多精力在玩手机上,没法更好地学习。你愿意改掉这个习惯吗?”等等。

李莹雪老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项目官员

点不点你看着办吧

来源:儿童主任(id:cw-china)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我们和荆州百万妇女儿童

一起成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