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总有一大波家长来问我:娃明年就要幼升小,需要提前准备点啥?要不要上有效衔接呢?
米粒已经上小学了,做为过来人,米粒妈原本有1千句,1万句话要交代。
但前几天看某位大V发文不赞同上幼小衔接班,所以,今天持不同立场的我,想先坚定地说上一句:一定要上幼小衔接班。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你跟孩子多大仇,要让他零起点入学。
香港幼升小有多拼?为了赢在起跑线,在子宫里就要做准备了!
幼升小也要过独木桥,7‰的录取率你想怎么过?
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旗帜鲜明地说清楚、道明白了,拿出身边血淋淋的例子,告诉了大家各种“真相”。
今天,再强调一次:如果发现你家娃,不是天生的学习小狂人、坐得住的自律小达人,那请问你跟孩子多大仇?敢直接把娃扔到小学?!
米粒妈认为,在幼升小这件“老母亲常谈“的事情上,咱们唯一需要讨论的是:幼小衔接班是上半年的?还是上一整年的?
想当年,我是送米粒上了一整年的幼小衔接班。
现在来看,想给自己点个赞。
当时由于时间充沛,我对米粒提出的要求是:识字1000+、100以内加减法。
过分吗?
不过分。
米粒从小大量读绘本童书,识字量很大,数学启蒙也做了不少,所以我就自我膨胀地给他定了个高配。
等米粒上了半个月后,我的要求自动变成了:坐得住,不乱动。
呃,学习还是慢慢来,毕竟跑得快,不如跑得稳。(我有一年的时间哦~)
学习是神马?应该是先安静地先坐下,上完一天的课后,咱们再聊的事。
试想一下。
一节课45分钟,一天只按4节课来算,孩子已经要坐足225分钟。
3.75个小时,并不轻松。
对刚从玩玩闹闹的幼儿园模式直接“换频道”过来的孩子来说,尤其难。
先不说这45分钟内,不能喝水、上厕所,光不能乱动,就已经快用尽孩子毕生的“忍力”。
何况这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的这一天中:午休没了,包子点心没了,放学前的动画片没了。
之前一起做游戏、帮着擦屁股,笑眯眯的老师;也变成了课堂上要求认真听讲、下课也不准乱跑,一板一眼的老师。
回家后,从前那个只你问吃饱了没的“亲妈”,也成了追着问作业写了没的“后妈”。
这心路历程,幼升小的孩子们恐怕得“一夜长大”。
所以,从始至终,幼升小咱们最应该“预备”的是:
养成学习习惯、规范行为准则等等,方方面面看似不起眼、却需要时间来好好磨一磨的“小事”上。
让孩子越早、越适应,被约束的、需遵守规范的学校环境,越好。
而习惯往往比学习更难调整,给予的时间越充足,孩子们的身体、心理自然会准备得更充分。
作为过来人,米粒妈掏心窝子说一句:条件允许的话,咱们真的可以考虑给孩子上一年制的幼小衔接班。
一般一年制的幼小衔接班,前1~2个月会给孩子一个充分的适应期,比如,前2周上课只上25分钟、缩短孩子的午睡时间、课间做个小游戏......
刚开始,比大班严一些,比小学松很多。
再循序渐进,让孩子更从容,弹性更大。
实在上不了一年的,上半年班也行。
我特别不推荐妈妈们上周末班或者暑假突击班,为了抢时间,这些班大多会直接进入小学状态中。
对孩子来说,还是苛刻了些。
我邻居家的孩子,当年就只上了2个月的暑假突击班。
跟米粒同时间入学,学习倒是没落下,但因太过“随性”不守纪律,妈妈被三天两头请到学校。
第一次是上课时乱动,被老师点名批评,孩子直接冲出了教室;第二次是上体育课不排队,被老师强拉了一下,孩子又跑了......
老师特别生气,说动不动就跑了,还得满学校找,这说不得、碰不得的脾气也太大了,必须改。
邻居妈妈也是急得在家哭。
一直跟我说:感觉这个孩子越来越脆弱,越来越讨厌上学,完全不知道是该劝还是该骂。
说句不好听的,字不认识,咱们还有时间学;数学题不会做,还有机会刷,学习的事,还能在家里努一努。
但是,等上学后,孩子课上到一半跑了、哭天抹泪要回家了、被老师批评后蹲墙角死活不回教室了、被同学欺负了.....
这些学校发生的事,在你完全不可控的地方,最要命。
幼小衔接班和时间就是你最好的先知和帮手。
好的习惯养好了,知识储备也得跟上,这不冲突。
只是幼小衔接阶段,咱可千万填鸭地学,吃的多,吸收不了也白搭。
最好有的放矢,找准关键点,这样带着孩子学习更有效。
米粒上小学后,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三年级前,拉开孩子成绩距离最大居然是语文。
拼音已经很要命了,之前我就有详细说过了:幼升小,什么是压垮亲子关系的最后稻草?
拼音外,识字量同样重要,这不是拼音可以解决的,两回事。
识字量主要还是日常的积累。
一年级的识字量大概在800个左右,虽然都是常见字,如果对孩子来说全是生字的话,也会学得很吃力的。
除了在幼小衔接班学生字外,平时多阅读,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多认识些常用词。
在生活中也是,大街上的招牌、零食的包装都可以指给孩子读,加深印象。
然后,就是字帖,识字、练字两不误。
一天写一页的量,并不大。
买一本“华夏万卷”出品的字帖就行,又便宜又好用, 它的笔芯是褪色墨水,写完几小时后,字迹就没了,可以重复利用。
幼小衔接班的数学,加减法外,一定要培养好数感。
大致来说,好的数学启蒙应该包含:
数字认知、点数
(理解数的概念;按物配数/按数配物;数字连线;唱数;花式数数)
数、量的比较;混合比较;集合比较
(比实物;比数字;混合比较;猜数字;按大小排列数字;数字迷宫)
区分基数和序数;认识奇偶数
拆分十位数;凑十法
加减法
通俗点说,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激发出孩子的数学思维。
想了解更清楚,看这篇就行。幼升小打怪升级,数学这样学等于开了外挂!(附配套学习资源)
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幼小衔接班,我是非常不主张刷题,但我建议妈妈们可以带娃提前背一背乘法口诀。
虽然,这个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期才开始学,也是真难哭了不少“娃“(包括小直男米粒)。
乘法口诀胜在朗朗上口,可一旦打破顺序问,十个孩子,九个哇哇叫:三七二十一不懵,七三的话就得从头七一得七开始了。
没事,不妨带着娃多熟悉下乘法表,就当幼小衔接班的rap玩一玩,也是极好的。
当然,好的生活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非一朝一夕。
也从来就不是把孩子往幼小衔接班一扔就完事的,家庭教育的份量更重。
在幼升小这段时间,我带着米粒做了两件事,至今都非常受用,这也是幼小衔接班没教过的。
第一件,养成回家就先看作业的习惯。
比起做作业,咱们得先让孩子看清楚,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
现在的作业,已经与时俱进了,很多老师会将部分作业布置在各种学习类的app上,或者要求孩子拍一段背课文、写字帖的视频发出来。
看明白,搞清楚自己的作业,很重要。
在幼小衔接班时,我就专门给米粒准备一个用来记作业的本子,让他每天一项一项地写出来。
这个好习惯,让孩子尽快认识到“写作业”是不得不做的大事。
第二件,收拾、整理好自己的书包。
幼小衔接班也会发教材,从这个时候起,每天可以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
先按课表收好课本、书;再将试卷、画分别放在不同的收纳袋里;水杯也放在固定的地方;需要交的反馈表放在自己知道的地方......
教孩子收拾得越整洁越好,分类分得越清晰越好。
越处女座越好。
不光是仪式感,还是终身受用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正式上学后,妈妈也会跟着轻松很多。
每次看到无数“佛系”的妈妈,抱着让孩子零起点入学试试的态度时,真太让我“上头”了。
前几天,米粒妈的闺蜜想给4岁的娃选个兴趣班,无论是上乐器类还是绘画类,试课后,兴趣班老师都会问:“你家娃之前上过早教班吗?“
回答上过后,老师都会恍然大悟地补一句:“怪不得孩子的注意力、专注力都比一般孩子要好,果然是上过早教班的。“
米粒妈认为早教班看个人情况,可上可不上,但拿来跟幼小衔接一起说,是想告诉大家,道理都是一样的,上过的肯定比没上的好得多。
何况幼小衔接班还是踏踏实实为地为小学做准备,少了花架子,能实实在在学到习惯和知识。
还是那句话,如果在家,有能教好孩子规矩和学习的大神妈妈,咱不去幼小衔接班就不去了吧。
但大多数的亲人们,如果没有足够的底气,还是对孩子不够放心,咱们还是果断送到幼小衔接班吧!
更稳妥。
未来,我打算再多整理米粒在幼升小阶段的事,多写点相关的系列,写吐了自己之余,希望引起更多妈妈的关注。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英文和数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