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代,全球教育变数在哪儿?如何选择出国留学?

近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的2020“应对与展望:疫情时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学者高端对话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举行。

来自海内外的诸多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共聚一堂,探讨疫情期间不同国家及国际组织的教育应对举措、变革方式及实施效果,研判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的新形态与新机遇,探索教育的创新路径,加快推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推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疫情对国际教育有何影响】

全球疫情迫使不少学校采取在线授课的形式,那么网课对国际教育究竟影响几何?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教育政策助理教授刘璟博士在题为“疫情期间线下停课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预测研究”的报告中,呈现了暑期、恶劣天气导致的停校以及学生旷课等因素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相关性,并基于此预测了疫情期间停课三个月对学生考试成绩、教育公平的影响。根据这些预测,学生在2020年秋季回归后,将仅获得其典型学年阅读学习成绩的63%-68%,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收益仅为37%-50%。此外,刘璟认为,全球疫情导致学校关闭期间学生学业失利的现象并不普遍,水平在前三分之一的学生可能会更有收获,建议复学后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如何支持学业落后的学生。

在题为“疫情期间各国在线教育研究”的主旨发言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金慧教授分析了疫情期间全球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包括学校教学普遍遭受影响、教师缺乏支持和培训、教育中的机会差距加大、在线教育形式问题、学生学习时间减少、在线教育有效性等。她认为,疫情加速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比如师生在线教与学的资源开发继续增长、在线教学策略的提升、开放课程共享更加普及,跨国跨界合作日益加强以及对数字公平的深入理解和行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金慧教授。

PISA测试之父、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Andreas Schleicher在题为“培养面向未来而非过去的学习者”的主旨报告中提出,学校教育应该以未来需求为导向。Andreas基于多项研究数据展示了一些有意义的发现,包括学习时间并不等同于学习结果、教育的数字化趋势、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复杂数据信息的数字能力差异、知识和技能对教学法的影响以及各国在校学生的认知适应能力差异等

【未来国际教育变数在哪】

未来,国际教育变数在哪儿?出国留学该如何选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PISA测试之父、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Andreas Schleicher。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理事长、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原司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前公使衔参赞岑建君指出,中国目前亟需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小语种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和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展望未来中国国际教育,他强调在引进优质国际教育生产资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制度开放与改革。尤其要继续深化网络教育和合作办学方面的制度改革,在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对外开放中,一方面继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

“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中,教育国际合作会变得更开放、包容。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和出国留学的基本国策不会变,而留学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具体方式可随机应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强调,应当以不变应万变,携手共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共同体。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周谷平教授强调,教育国际交流对于促进民心相知相通具有重要意义,呼吁应当从更开放的思维来看待教育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基于自己多年的观察介绍了在全球化和抵御全球化、全球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等冲突的背景下,国际教育的保守主义倾向所产生的原因。此外,朱旭东教授还围绕美国STEM教育进行了多视角的阐释,并对中国发展STEM教育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我国要建构“学科+”科技教育体系的建议。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