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刘瑜,在一次《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的演讲中谈到,有个朋友告诉了她一句话,这句话让她印象如此深刻,以致于立刻就从虎妈的战车上解了绑,获得了做母亲的自由。
这句话是:“要坚信自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从此,这就成为了清华教授刘瑜作为一个母亲的座右铭。
果然,这样的演讲出来后,不出所料的获得了群嘲:
老公也是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全家都清华北大,你又上过藤校,你家孩子还会是普通人?一个读清华附小的孩子,还会是普通人吗?
甚至这也成为了一个热搜的话题,这个话题是:精英们劝你看开是让你认命吗?
那么,她为什么认为,让孩子长成一个普通人是教育的真相?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她的这些话里面,到底是低调的凡尔赛,还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教育认知呢?
她给出了这样的看法。
一、这个时代,成功人士哪有这么多
世界只有一个马云,一个朗朗,一个姚明,成功的人,如果只是定义为要出人头地,要挣很多钱,要达到什么样的地位,那么有可能达不到,就成了失败的普通人。
以她的女儿来说,上的清华附小里,谁家父母不是学霸,家里都是牛人,但也顶不住一个班只有一个第一。再从概率上来说,清华北大能上的有多少?进美国藤校呢?
所以,从概率上来说,包括二八原则,都在告诉我们,大多数的孩子,只能是“泯然众人矣”。
既然这样,那就不把小草培养成苍天大树,而是培养成一棵健康和美好的小草。因此,作为家长而言,刘瑜认为,就是沿着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独特性,帮他找到他所喜欢的事。
所以,她愿意接受自己孩子的特别,这样的特别也许是懒,天性懒散,怎么都不努力,如果是这样的话,她能理解并且让孩子知道这样的人生态度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甚至连吃福利的人,对社会都是有贡献的,因为他们的存在,大大降低了社会竞争的烈度。他们牺牲了自己,把很多人从崩溃边缘挽救回来。
那么,你会认可她的这种看法吗?
我个人的看法是,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孩子往更高处走,成长为比父母更优秀的人,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
诚然,大部分人是普通人,但普通人也有追求有理想,成为对自己对家人对周围的人有益的那个人,也是一种成功。
我赞成不必对孩子过于苛求,但却也不认为彻底放手与理解孩子,是一种好的教育,是不是更应该在找到孩子的优势与能力后,激发他的那种动力呢?
至少,也比理解懒汉来得更合理,对吧?
二、接纳失败,敢于止损
刘瑜认为,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成功学,却没有“失败学”,我们总是告诉孩子“有志者事竟成”,但成功有其偶然与多重因素,空有一腔热血就能成功,可能性不大。
她认为,失败是一个信号,也是在提醒我们,是时候放弃了,要止损了。
比如李雪琴,从北大学霸成为网红,在很多人眼里或许意味着失败,但对于她自己而言,真的是如此吗?
这往往是她无数次试错后走出来的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也是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
没有失败的勇气,就没有发现的惊喜。
但是,面对失败,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该转身了?刘瑜没有给出具体的看法,她认为,看不到转机,我们就需要冒险去面对新的道理,可能会从一个失败到另一个失败,但“哪怕你一事无成,你也成了一个勇敢诚实的人”。
她对失败与成功的看法,你觉得如何?
我个人的看法是:的确,我们缺乏对失败的包容,我们有无数的话语是用来告诉孩子们,坚持坚持再坚持,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
这样的鸡汤,我们很愿意喝,但我们害怕失败,因为那意味着我们找不到我们的价值所在,我们不知道如何去面对。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孩子考上好大学,成为学霸,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如果孩子达不到,不好意思,那就是失败。
那么,为什么不可以争取最好的结果,努力激发孩子的能力呢?
读书没有那么复杂,不需要用到成功学,但却需要孩子自律、有好习惯、认真努力。只要这些都做到了,孩子就算是普通孩子,他一样也能奋斗出自己的成功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不需要止损,除非我们父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提出孩子达不到的目标。
三、教育的“军备竞赛”适可而止
刘瑜说起自己的一件事,要不要让自己孩子学钢琴,她和她丈夫说不要,因为,北京可能有300多万孩子在学钢琴,咱们楼上楼下就有四五家,这种情况想出类拔萃,那是自取灭亡啊!
由此,就是我们家长普遍的焦虑、抑郁和夫妻关系的不和。
人人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到什么程度,才算是个尽头?所有人都说不上来。
最终形成了教育的“军备竞赛”:学历越高越好,技能越多越好。
纵向上可以一路读到博士,再出国读博士后;横向上邻居家的孩子,孩子的同学在学的钢琴、书法、编程等等,我家孩子也要会。别家孩子不会的,我家孩子也要会。
教育的“军备竞赛”下,所有人都疲惫不堪,有文科妈妈因为辅导理科娃,结果自己学成学霸,也有妈妈因为辅导孩子学习而崩溃大哭的。
所以,还请认清我们自己,如果孩子的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被考试占满,想想都了无生趣。
我们是不是帮助孩子找到自我,让自己获得价值感与成就感呢?
我个人的看法,这么年来,我们与孩子,共同面对着越来越大的教育压力,在不知道未来怎么样的情况下,唯有多学一点,再多学一点,才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过多的压力,在大量损耗着我们的金钱、精力与心态,所有这些都让父母们烦躁不安,最终这些压力,也都会转嫁到孩子头上,这造成了孩子们心理问题的频发和脆弱。
说到底,还请看清事实,哪怕给予孩子报兴趣班,也不要太多,三两个就行了,学习压力大,更需要我们关注孩子的心理与情绪状态。
对这样的教育“军备竞赛”,还是要适可而止,平和一些罢。
写在最后
不论是精英劝我们看开些,还是教育背后的疲惫,真正重要的,还是引导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自己的目标,能读得多优秀就尽量读,如果没那么优秀,我们也能接受。
与学习、事业与面子比起来,孩子的健康、幸福与快乐,或许才更应该是我们最在意的方面啊!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庭爸,8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