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万!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为了破解就业难,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将推出“连环硬招儿”,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各地机关、国企、事业单位今明两年空缺岗位主要招收应届生,各地要扩大地方性基层就业项目规模和科研助理招录规模,明年起,“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步增至8000人。教育部将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党中央重大教育决策部署督察、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学科专业评估等。
亮点1:扩大科研助理、基层就业规模
在拓展政策性岗位方面,各地教育部门要配合和会同相关部门,推动稳就业政策向高校毕业生重点倾斜,落实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今明两年空缺岗位主要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等政策,力争在2021年6月底以前完成全部政策性岗位招录工作。
各地教育部门要协调相关部门,尽可能扩大地方性基层就业项目规模;鼓励采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引导毕业生围绕城乡基层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就业创业。
教育部还透露,将对大学生征兵工作实施更大力度激励政策,2021年起“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目前5000人逐步扩大至8000人,2022年起普通专升本可免试招录退役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专科)毕业生。各地应加强征兵动员,重点宣传新激励政策和新体检标准,提高大学生征集规模特别是毕业生征集比例。
各地各高校还要扩大科研助理招录规模,把开发科研助理岗位作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增强科研助理岗位吸引力,落实社会保险、户口档案等相关政策,合理确定薪酬标准。科研助理岗位及实聘人数作为“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纳入安排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名额的重要参考因素。
教育部也对升学考试时间做出明确规定,各地各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录工作在2021年5月底前完成,普通专升本和第二学士学位招录工作在2021年6月底前完成。
亮点2:引导毕业生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
教育部还要求,积极拓展市场化岗位。
各地各高校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和招聘机构,多种方式拓宽岗位信息来源,鼓励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招聘活动。
各地各高校应挖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中的就业机会,引导毕业生发挥智力优势,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多元化多渠道就业。
教育部鼓励加大“双创”支持力度,各地各校应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专项活动”,发挥创业孵化基地作用,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成长发展、落地见效,带动更多毕业生实现就业。
在实习见习上,教育部提出,建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信息平台,汇集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岗位信息。
各地各高校要建立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重点帮扶,继续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帮一”行动,拓展合作内涵,推进“一帮一”行动纵深发展。
亮点3:建立部省两级就业统计举报机制
在就业统计评价上,教育部提出,从2020年起,在各类督查、考核等工作中,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提供本地区高校初次就业率数据。
各地各校应严格执行就业工作“四不准”规定,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确保就业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教育部还明确,应建立就业数据倒查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就业数据抽查,并建立部、省两级就业统计举报机制,统一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凡实名举报者,须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调查并回复当事人。
各地各高校要改革就业评价机制,建立分层分类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将推送毕业生到西部、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和重点领域就业情况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更好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对高校招生、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反馈作用。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大规模跟踪调查。
教育部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党中央重大教育决策部署督察、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学科专业评估、高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等重要内容;适时对各地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地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就业工作督查、通报、约谈、问责机制。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敏
编辑:徐慧瑶
流程编辑 邰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