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乳名“江流儿”的由来
《西游记》中唐僧法号玄奘,原有个小名叫“江流儿”,这个名字源于他降生时的传奇经历:
唐僧的父亲是新科进士陈光蕊,母亲是名将殷开山之女名叫满堂娇。在去江州赴任的路上,他们被水贼刘洪劫持,刘洪将陈光蕊推入水中,自己扮成陈光蕊的样子带着满堂娇前往赴任。此时,满堂娇有有孕在身,只好忍辱偷生。到江州后的一天,刘洪外出,满堂娇分娩诞下一男婴,也就是唐僧。满堂娇怕刘洪加害孩子却又无计可施。
刘洪回来,看到孩子马上要将他淹死。满堂娇说,天色已晚,明天再把他抛入江中吧。刘洪答应了。满堂娇心想,早晚这孩子也会抛入江中,还不如我现在就把他放入江中。她写下血书一封,说明了孩子身世;又狠下心咬掉孩子左脚的一截小脚趾。随后,她用汗衫裹起孩子,来到长江边。这时,正好漂来一块木板,满堂娇把孩子用带子牢牢捆在木板上,又把血书放进汗衫,才把孩子推入江中。木板顺江水而下,一直漂到金山寺,金山寺长老发现了玄奘,赶忙救起。看过血书后,长老知道了孩子的来历,就给他起个名儿叫“江流”。江流儿成年后,才和母亲满堂娇重逢。
在唐僧所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难中,有“满月抛江”一难,难道他被抛入江中是在出生后一个月么?其母满堂娇可是在仓促中把他抛入江中的,可见,这里的“满月”并不是指出生满月,而是指抛他入江时,恰好是满月映照的月中。请记住,刚出生就被抛入水中,这个细节对于我们理解故事的含义尤为重要。
岳飞:出生第三天,躲进水缸逃脱洪水
无独有偶,在中国古代小说和民间故事里,孩子刚一出生就落入江水的故事还有很多,其中另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出世。
岳飞之父岳和年届四十才获一子,孩子刚出生,仙人陈抟化作一个老道前来祝贺,给孩子起名岳飞。他告诉岳和,三日之内孩子无灾无难最好,倘若有难,叫母亲抱着孩子坐进院里的一只大缸,便能脱灾。
到了第三日,家内挂红结彩,亲眷朋友都来庆贺三朝。见过了礼,员外设席款待。众人齐道:“老来得子,真是天来大的喜事!”
正在喜庆之际,村中突然遭到大洪水袭击,岳母急忙按道人指示坐入大缸。霎时间,岳家庄变成汪洋大海,一村居民全被淹死。岳母带着孩子在大缸中顺水漂流,漂到王家庄上被救,侥幸逃得性命。岳飞在这里长大,并结识了各路英雄,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刚一落生就落入大水漂流又幸运得救,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唐僧和岳飞的出世故事这么相似?
洗三,中华民族的“诞生礼”
无论唐僧还是岳飞出生时的神奇经历,显然都是虚构情节,其根源应来自民间传说。二者相近的情节,很可能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信息。
先来注意一个细节,在《说岳》中提到,岳家庄发大水前,全村人都来岳家庆贺“三朝”。
何谓“三朝”?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洗三”。“洗三”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俗,在各地广为流传,是在婴儿出生的第三天时,为婴儿进行的一个洗澡仪式。清代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说:“三日洗儿,谓之洗三。”据李德裕《次柳氏旧闻》,洗三习俗最早起于唐玄宗。
古人对于迎接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有着一系列特别丰富的礼仪形式,洗三即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这种习俗不仅在汉族中流传,在满族、瑶族、侗族等民族中也一直流传。
仪式通常在午饭后举行,给孩子准备的洗澡水中会放入栗子、大枣、胭脂、艾叶、大葱、鸡蛋等蔬果药食,还会放入纸马、棒槌、铜钱等小器物小玩意儿,这些东西或是有祈福迎祥的象征意味,或是有利于婴儿身体健康。收生姥姥(专门以此为业的妇女)把孩子抱到正厅,仪式正式开始。长辈不停搅动洗澡水,亲人则依长幼尊卑顺序不断往盆里添清水,也可以添加各种果品药食,接生姥姥抱着孩子开始洗澡,一边洗一边给孩子按摩,口中念道: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随后,亲朋向孩子父母贺喜,洗三用的各种物品由洗澡的人带走。
又据北宋《东京梦华录》载,如果是个男孩,妇女们还会抢食孩子洗澡所用“香汤”中的各种果品,以求能生育男子。
这些只是“洗三”仪式的概貌,大同而小异,各民族在仪式细节上还有很多差异。
尤为重要的是,“洗三”不只是为婴儿洗净身体,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清理脐带。洗毕,要把小儿的脐带盘于肚脐上,涂抹烧过的明矾,再用棉球包好。明矾有杀菌作用,这样可以避免小儿脐带不洁而感染。
同时,洗三不止具有洁净的功能,还有文化象征含义。例如,在洗浴的过程中为小儿祝福;放各种物品取其象征寓意,如葱寓意聪明,用小棒椎寓意勇敢,用金钱、纸马寓意财运官运亨通等。
总之,洗三是孩子重要的诞生礼,代表着为孩子涤除污秽、祛病强身、祈求神灵保佑等重要的意义。
此外,数字“三”在传统文化信仰中有着特别的象征意义,古人以为“道生于一,长于二,成于三”,三为成就之数。所以,在孩子出生第三天的日子,以洗浴的形式象征涤垢布新,宣示着一个生命在世间的行程正式开始,将这一行为的功用和象征结合得非常完美。
不难看出,繁琐铺张的洗三仪式不是一般穷人家孩子能享有的,它只是给天下所有孩子诞生礼提供了一个基础样板,具体家庭执行起来可繁可简,可奢可俭。
雍和宫内乾隆帝的洗三盆——鱼龙变化盆
在雍和宫中,有这样一个“洗三盆”——鱼龙变化盆。此盆为金丝楠木所雕,正中是个喜气洋洋的小孩抱着大盆,有四条鲤鱼在波浪中跳动,最大一条鲤鱼独占一面,是鱼身鱼尾龙头的形象,其“鱼化为龙”的含义不言而喻。传说,这个盆是乾隆帝儿时的洗三盆。可见,即便帝王之家也同样重视“洗三”,只是仪式和器物非常人之家可比。同时,因清皇族为满族,更可见“洗三”风俗在华夏大地上被广为接受。
现在再来回看小说,唐僧和岳飞在刚出生不久就经历了落水的灾难,特别是岳飞更是在“三朝”这天(即"洗三"这天)落入大水,说明这两个故事应该与“洗三”的民俗习惯有关。唐僧、岳飞经历的洗浴过程比一般小孩子“洗三”更为严峻,他们在惊涛骇浪中接受了考验。
“洗三”的意义是生命的第一次成长宣示礼,唐僧、岳飞这样的人物,其人生的第一次成长礼就是这么与众不同,也就注定了他们未来定是不凡之人。这和帝王之家“洗三”被看做是“鱼龙变化”具有相同的意义。
婴儿入水经受“洗礼”,可以互参的中外文化信仰
其实不止在中国,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中也流传着类似“江流儿”的故事。
比如日本著名的民间故事“桃太郎”:
一个老太太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上游漂来一个大桃子,她把桃子捡回家打开,里面出现一个小男孩,老人给他取名“桃太郎”,孩子长大后,成了闻名天下的打鬼英雄。
如果说日本还属于中华文化圈辐射范围之内,那么犹太民族关于摩西诞生的故事就显得更有参照意义。《圣经·旧约》记载:
埃及法老吩咐他的子民,如果看到以色列人生了男孩就把他丢到河里,如果生的是女孩就保留她的性命。 这天,有一个利未家的女子生了个儿子,见孩子俊美,就把他藏了起来,一藏就是三个月。后来她实在藏不住了,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将孩子放在里头,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
法老的女儿带着使女们来到河边洗澡,她看见芦荻中的箱子,就打发一个婢女拿过来。打开箱子时,孩子哭了,她可怜这个孩子就收养了他,找了一个奶妈让她带走哺育。孩子慢慢长大了,奶妈把孩子带回到法老女儿身边,法老女儿认他做了儿子,给他起名叫摩西,意思是“从水里拉上来”。
有趣的是,“摩西”一词的意思就是“从水里拉上来”,居然和唐僧取名“江流儿”的情形一样,摩西分明就是犹太故事里的“江流儿”。
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地都流传着这样一个“江流儿”型的故事呢?
简言之,是人类的共通文化心理造成的,即要为新生儿施行“洗礼”仪式。
首先,为新生儿沐浴是人类一种共通的清洁行为,目的是为了涤除孩子出生后身上残留的羊水等污垢。
其次,这是一项具有仪式感的行为,意味着沐浴之后,人与母体分开,开启自我独立、全新的生命之旅
参考书目:《摇篮边的祝福:中国诞生礼》(邢莉著);《比较故事学论考》(刘守华著)等。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