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鸡娃”的时代,别让你的孩子卷入这场“内卷”的战争

全民鸡娃时代,别让你的孩子卷入这场内卷战争。

内卷”概念最早出现于格尔茨的《农业的内卷化》中,也是网络中的流行概念。

当时,它用于谈论爪哇岛上的水稻种植,外岛的人们都可以引入技术农耕,可爪哇岛的人们还在拼命地精耕细作。

由于收入稳定,导致周围所有人都在比拼,谁投入人工更精细。

以至于没有任何人叫停,“不经济且很辛苦”的模式。

换句话说,缓慢且稳定的增长会让人陷入“越来越精细就是在进步”的概念,从而只能固步自封,缺少了真正创新的动力。

01

以耕地、种植的例子解释内卷,对很多人来说有些复杂。

内卷,简单理解就是学生时期的我们。

同样是学习,你和同桌放学用一个小时写完作业,其余时间都在玩耍。

你的班长为了表现更为优异,同样写了一个小时候作业后,还花了一小时预习明天上课的内容,再选择去玩耍。

当老师知道了班长有预习上课内容,在班级上表扬了他。

当月考的时,大部分的同学从90分进步到了95分,而班长从90分到了100分,到了第一。

这叫竞争。

等到期中考试前,你的同桌用了两个小时学习 ,于是期中考,同桌和班长都拿到了第一。

终于到了期末考前,班长将学习提升到4小时,你也开始努力,不过你比较懒,就花一小时半的时间来学习。

结果,你、同桌、班长都考了100分,都是第一。

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所以第一不再有价值。

但是,你学习了1.5小时;同桌学习了2小时;班长学习了4小时。

这就是内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超过1.5小时后,你们就已经开始内卷了。

明明已经达到了目的,但你们因为某个原因,继续消化时间,使得竞争越来越激烈。

老师看到你们三个成绩都拿了第一名,于是拿出了竞赛题,结果你们考了80/85/90。

于是你们又开始牺牲其他的时间,来延长学习时间了。

但考试难度不变,下次你们仨依然能考100,只是竞赛题考不了满分。

于是,内卷越来越严重。

我们成绩都提高了,大家又回到了同一个水平线上。

有人想抢跑,就要不断加码。

这就是「内卷」——过度的内部竞争,导致标准被迫提升。

02

这种竞争往往是高付出、低收益,跟“鸡娃”相似。

鸡娃意味着“给孩子打鸡血”,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努力。

伊能静是圈内公认的育儿高手,曾经在节目中自曝,她已经给孩子报了4个补习班,除了才艺课之外,竟然还让女儿上烹饪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今,小米粒4岁上6个培训班,其实也是为了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现在社会竞争很大,就算小米粒这样的星二代,终归是要靠自己。

为了把女儿养好,伊能静就必须给她各方面的培训,而且这样的补习班在名人之间其实很常见。

关于教育,其实很多家长都会困惑到底是让孩子快乐,还是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为未来。

虽然说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但是更多的家长还是会希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大部分的80后、90后家长的人生,无非也就是:

“上名校、找好工作、挣钱出名、买房结婚、生儿育女、鸡娃上名校”。

这就是教育“内卷”,相互消耗,没有真正的赢家。

每个孩子都在消耗巨大精力,消耗聪明才智,消耗青春年华,实际上却没有增进什么能力,也没有获得真正的幸福感。

在一场场考试和竞赛中,孩子丧失了童年,家长放弃了自由。

不要为了孩子遥远的出人头地,而忘了我们只需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他们不是父母的希望,他们是他们自己的希望,父母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与他们无关,他们自会成长。

03

内卷更可怕的不是竞争,而是家长被拖垮,孩子失去自我。

2018年《起跑线》纪录片中,有一个7岁的北京女孩,名字叫汤笑嫣。

她的家庭,在北京三环内有一套房,一辆车。

她的父亲有着稳定高薪的工作,母亲则在家当全职妈妈。

和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一样,从小衣食无忧、能接受较好的教育。

于是,从2岁开始就已经在上钢琴班、朗诵班、声乐班、舞蹈班等等... ...

在兴趣才艺这方面,几乎是全面包揽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周末,孩子就要穿梭于各种兴趣班,光是周六一天,就要上四个。

时间被妈妈安排的满满当当,但其实她每周要上十几个兴趣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午9点到10点,是尤克里里弹奏课;

中午11点到12点,来到声乐老师家中,练习发声;

下午1点到3点,到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习舞蹈;

下午3点到5点,还有西班牙语课,直到下课,这一天才算是结束。

她认为孩子从小培养兴趣,靠的是父母的指引,生怕孩子的天赋埋没在自己手里。

可一周十几个兴趣班,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也是另一个极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怎么去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鸡娃”似乎是解决的一种方式。

但这样是最好的方式吗?

04

被“鸡娃”长大的孩子,“焦虑”又成了他们人生的关键词。

别人家的娃:

上奥数课;

熟悉背诵古诗文;

钢琴四级;

拿各种奖项;

自己家的孩子却连基本的校园学习都上心。

被各种消息大强度的灌输焦虑,家长们本能的恨铁不成钢,极易地走到了孩子的对立面:严格、苛刻,甚至忽略了个体作为人的天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很多家长都忘记了最初养育孩子重点是什么?

如果是,让孩子健康、快乐,就不会太纠结孩子是否要什么都学,什么都要会。

对孩子的成绩要求也不会苛刻,能学挺好,不学拉倒,想学了再学。

如果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孩子形成自我驱动的能力,也是家长们化解焦虑的一剂良药。

在育儿过程中,正确的“鸡娃”可以给孩子带去正面效应。

但别把你的焦虑,你的梦想,你憧憬的未来生活过度的加载在孩子身上,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家长需要以身作则,更需要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陪伴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方式。

标签: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