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爸爸,全职妈妈,只能是个梦?
一部《三十而已》,让“全职妈妈”再度被全民热议。
秀外慧中的顾佳,无论灶台还是谈判桌,处处都是她的主场。老公儿子,家人闺蜜,照顾的面面俱到。纵然拥有触及极致的“100分人格”,结果依旧没有逃过婚变的结局。
当然,影视剧创作总会带着几分夸张的戏剧效果,但被放大的社会问题却又真实存在。一份调查显示,75%的女性不支持成为全职妈妈。让人无法抽身的家务、复制黏贴般的枯燥生活、脱离社会的风险、亲密关系的失衡……这些种种正从理论上的可能,变成真实存在的分享。
莫非,全职妈妈已悄然成为一种类似伪命题般的存在?
危险的牺牲感
《令人心动的Offer》中,杨天真口中的“牺牲感”,概括了越来越多人拒绝成为全职妈妈的原因所在。
外在方面,牺牲掉的自然是时间和职业生涯。相比起生活富足后的全身而退,多数职场女性到全职妈妈的转型,出于无奈,因为她们不得不在个人前途和照顾孩子间进行取舍。于是,多数人选择了后者,因为家庭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内在方面,这份牺牲感体现在个体价值的认同上。就像从“我养你”到“我养的你”,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毕竟人的价值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到。于是,可以被量化的薪资与财富,变成衡量个人价值最讨巧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于是,不领工资的全职妈妈们便成为了家庭的“附属品”。
至于亲密关系,也会在双方各司其职的分工中面临失衡。一个是柴米油盐,另一半是披荆斩棘,纵然两个人都在逐渐成长,只是身处不同领域的他们共同话题越来越少,感情也面临着成为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
表面上,全职妈妈们牺牲掉的是时间精力,职场薪资,甚至亲密关系。实则呐?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悄然消磨掉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旁人看来,全职妈妈是个不错的美差:照顾一下孩子,买买菜做做饭,偶尔还能跟闺蜜来个下午茶,优哉游哉。只有亲历过的人才知道,想要运转好一个三口之家,超强的时间分配技能,在线的财务管理能力以及出众的情绪控制,一个都不能少。不夸张地说,每个全职妈妈都是财会金融以及心理营养专业的实践佼佼者。
全职妈妈不是美差,而是系统且高负荷的工作。从新手妈妈到全职妈妈的过程中,学习熟练掌握各种技能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成长,悄然间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就像撒贝宁说的,看着每天在家照顾两个孩子的妻子,让他意识到孕育哺育抚育一条生命是如此伟大的过程。
对于全职妈妈的偏见不是一朝一夕,靠几句口号就能消失殆尽的。至于始终在寻找的自我价值,先要被自己看见,才能被旁人认可。全职妈妈不是免费的保姆加小时工,你接受的是一份内在神圣,外在高精尖的挑战。
妈妈能做,爸爸也行
价值认同,可以自给自足;付诸行动,离不开另一半与家庭的协同。
亲密关系就像一场两人三足,同步与协作是前进的前提。至于家庭,也是一样。杨天真划过重点,全职应当是双方在充分商榷后的一致决定,尊重彼此和自己的决定,才能避免“我养你”变成“我养的你”的发生,成为价值认同的前提。
看看全民圈粉的袁弘张歆艺,一目了然。照顾孩子的重任面前,他们达成的一致是轮流成为全职爸爸和全职妈妈。与此同时,不断的鼓励和倾听,也是给予另一方付出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这是理想状态,对于多数全职爸妈,数年的独自承担是大部分人无可奈何的选择。在柴米油盐的世界中,他们逐渐远离着加速运转的社会,隔阂也在亲密关系中随之而来,双方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
客观存在的问题,成为拒绝转型全职父母的原因所在。当然,这并非一道无解命题,一如何炅的建议,无论如何都要给自己留一个口——与外界沟通以及不失去自我的窗口。
这个窗口,不再是奢侈品。前段时间,“95后全职太太占比八成”登上热搜,她们一边带娃一边直播,也有人把昨天刚刚解决的宝宝危机,变成今天推送中的分享。全职太太,各个在线。
至于全职爸爸,在多数人心中,还是一个勇敢的挑战。撒贝宁的告白过后,旁人脸上全是惊讶与佩服。
这在95后的超新手爸爸中,反倒是多数人的选择。毕竟,59%的人对于新手爸爸充满期待。
在传统的价值观中,被“男主外,女主内”价值绑架的不止女性,同样还有爸爸。女人可以做的事情,男人当然也可以,最重要的是选择自己擅长的,选择自己渴望的,尊重心之向往,而不是性别导向。
至于你,你有全职妈妈或是全职爸爸的潜质吗?
图片来源
新浪微博
▽
时尚COSMO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点个赞哦~
尊重每一位全职妈妈/爸爸的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