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loria
教育是件很快乐的事,如果你觉得累,那肯定是错了。
说实话,当妈妈之后,我并没有出现什么育儿育己的奇迹。
我六岁的儿子,也没有像我期待的那样,长成一个乐观勇敢的小男孩。
更可恨的是,育儿过程中,他就像是我的实验品,我总是后知后觉,出现问题了,才能得出经验教训。
这一路,我和“如何养好儿子”这件事一直在打仗,偶有惊喜,大多打成平手,也有失败得羞愧不已的遗憾。
我常常反思,如果能重新养育一次儿子,我绝对不会再犯以下同样的错误......
01
再也不教条式育儿。
说来惭愧,因为太过教条,我把刚出生的儿子饿进了重症监护室。
那时候,我看了一本母乳喂养的书,观点是,妈妈能产下足够孩子喝的母乳,孩子越饿越能用力吸吮,帮妈妈产下更多母乳。
我打定主意,一定要给孩子喂母乳。
然而,我身体差,又吃不下又睡不着,奶水不足,孩子饿得喵喵哭。
护士提醒:“你没奶,孩子没吃饱,赶紧喂奶粉。”
我置之不理。
我妈气得跳脚:“白读了那么多书,越读越迂腐。”
自打孩子出生后,我确实很教条。
书上说,孩子出生第一天喂养量5ml,我不会多出0.001的标准;书上说,孩子出生后最初2天,每天至少排尿1-2次,我就严格数到2次。
总之,我一丝不苟的对照着书里的内容上纲上线。
结果呢,我被现实啪啪打脸。
孩子出生五天,因为黄疸严重超标考虑患上“溶血病症”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经历一个多星期的折腾,检查结果令我万分愧疚——“摄入不足”。
说白了,就是饿的。
直到现在,我儿子的体重也比同龄人轻,这成为我无法原谅自己的隐痛。
照育儿书养不是不好,但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思考。
而当时的我,恨不得能拥有一本“育儿宝典”,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在书里找到对应的一二三建议,机器人似的依葫芦画瓢照着做就好。
书上说什么,就是什么。
有时候遇到不同专家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观点,更是左右为难,万分矛盾。
当时觉得自己太爱孩子,怕没经验养不好,照着书来肯定没错。
但事实上,孩子不是流水线的产品,书里的理论再强大,也只能解决共性问题,无法处理孩子的个性问题。
现在回头想:
书当然要看,但一定要看经典育儿书,更重要的是思考和变通。
毕竟,再好的育儿书籍,也比不上妈妈对孩子的了解和爱。
02
再也不沉迷棍棒教育。
我还掉进过“棍棒教育”的坑。
记得当初训练3岁的儿子自主如厕,不管怎么教,他还是动不动就尿湿床铺沙发,全家都几度崩溃了。
后来我向朋友取经,她家两岁多的儿子,已经厉害到完全不用提醒,轻松自主如厕了。
她告诉我说:“你要打啊!打得越狠,他记得越牢,我家尿湿裤子就狠狠打了1次,搞定。”
被“成功”案例刺激后,我回到家也把尿裤子的儿子胖揍一顿。
孩子吓得大哭:“妈妈别打呀,我再也不敢了。”
在那以后,孩子一要上厕所就喊我,确实不随便尿裤子了。
尝到棍棒教育立竿见影的好处后,我频繁使用棍棒教育,不吃饭,打;不听话,打。
我信誓旦旦的认为,父母双方,至少得有一个扮黑脸让孩子害怕,否则越大越难管,尤其是男孩。
可我还来不及得意,棍棒教育的反噬就来了。
我儿子只允许我带他去厕所我帮他脱裤子,其他人不管是爸爸还是老师,他一定挣扎哭闹拒绝直到尿裤子。
我当然气,打骂得更厉害,想让孩子长教训。
结果,越打孩子越怕,尿裤子越来越频繁。
后来,我观察发现,他其实已经具备自主如厕的能力,有一回,他已经往厕所跑,顿一下又停住,开始哭着叫妈妈,我不来绝对不去厕所。
那一次,我意识到,孩子不是不会,而是害怕“做不好”妈妈会生气打骂。
心痛自责之下,我丢了那根棍子,等待孩子自己如厕的时间,结果,不过几周,孩子就掌握了技巧。
但这期间孩子担的惊受的怕,缺失的安全感,怕是补不回来了。
棍棒教育最简单粗暴,看似效果好,其实是威吓之下孩子的害怕妥协,只不过有些孩子外伤明显,有些则是藏着内伤,时间越久伤害越大。
棍棒教育下,孩子不会不爱父母,却会越来越不爱自己。
03
再也不一味逼他独立。
我一直觉得,男孩应该独立勇敢,可偏偏我儿子扭扭捏捏,总是哼哼唧唧找妈妈。
三岁多时,他的玩具被同伴抢了,他哭哭啼啼来找我求助,我气他胆小,怒气冲冲地指责他:“妈妈说过多少次了,自己去要回来,妈妈不会帮你的!”
他抱着我的大腿哭,我一次次把他推出去,严厉批评:“自己去。”
他哭了很久,玩具也被人带走了,我始终没有帮他。
现在想想,真的很残忍。
我以为自己是在帮助他,事实上,因为我的逼迫,他反而更害怕独立。
那段时间,我们的亲子关系非常糟糕,他越来越胆小怕事,动不动就哭。
最让我感触的一件事是,有一次陪他上独立课,我离开一会,他对同学说:“你不要离开我,留在这保护我好不好,我妈妈去上厕所了,我怕我会哭。”
听到那句话,我真的心如刀割。
原来我打着为他好的名义,给他造成了那么大的伤害。
我决定放弃逼迫他独立,接纳胆小的他。
他想玩什么,我就陪他玩;他要我抢回玩具,我就去抢;他哭哭啼啼,我就控制脾气,抱抱他。
现在,他也终于成为一个独立活泼的小男生。
我也终于明白,想要孩子独立,不是把他推出去逼迫独立,而是抱他在怀里,给他足够的关注和回应。
等时间成熟,他自然会长出坚硬的盔甲。
04
再也不随便给他贴标签。
不久前,我儿子突然“挤眉弄眼”。
一开始我以为他是故意的,后来发现他是不受控制的。
百度一搜索,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典型的“抽动症”症状,表现为眼部乃至面部不自觉抽动。
我火速去了医院,医生建议先观察。
我越观察越发现孩子问题多,不但眼睛抽动得厉害,还很多动,但凡醒着就没有一秒钟是安静的,老师也经常批评: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扯着同学聊天。”
我心急火燎挂了专家门诊,孩子在候诊室闹腾时,我甚至带着“确诊家属的心态”为孩子异常调皮的行为找借口,请护士谅解。
直到专家点醒我:“孩子问题不大,妈妈的问题比较大,你太焦虑了。”
专家建议:“先观察,父母别当回事,孩子自然就好了。”
于是,我努力放下这件事,不再给孩子贴“抽动”标签,不再提醒孩子不要眨眼睛。
说来也怪,孩子的行为似乎完全以父母的心意而转移了。
孩子不再“挤眉弄眼”了,后来还得到老师表扬,说上课注意力集中了很多,进步很大。
这事对我触动非常大。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说:
“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这就是标签效应。”
想起我以前常给孩子贴标签:“挑食”,“不听话”,“胆小”,“不礼貌”。
想到标签效应给孩子带来的“暗示”伤害,我一阵后怕,我总以为指出孩子错误,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改正。
可事实上,或许孩子的毛病会在我的心理暗示下愈发严重。
05
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晚。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生二胎理由:
“总觉得儿子养废了,一身毛病,体质差,成绩差,性格还内向,我错过了很多教他的机会,走了很多弯路,感觉调教不回来了,再生一个孩子,我一定好好从头培养。”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也是,如果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教育孩子。
可转念一想,“我把儿子养废了”也是一种贴标签啊。
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一个是十年前,一个是现在。
养育其实也一样,过去的不会重来,现在永远是最好的改变时间:
不沉迷棍棒教育;不逼他独立;不随便贴标签;不拘泥于育儿书要结合实际......
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耐心等待孩子自己的成长节奏。
樊登老师说:“教育是件很快乐的事,如果你觉得累,那肯定是错了。”
愿我的经验教训,能让你避开那些伤害孩子的坑,早日找到自己的轻松育儿法。
家有小男孩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育儿平台
每一个男孩,都是妈妈的软肋,也是铠甲。
养得好聪明又绅士,养不好费心又劳神。
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我们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