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上课之前要认真备课,到了讲课的时候才能讲好每一个环节。但是,很多学校不抓教师备课环节,或者让教师备课流于形式,造成了很多人力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很多教师的备课都是没用的,只是用来应付检查,并非实用的文本。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有必要认真备课,这是教学常识。只是时间久了,有些学校就会放松管理,只要教师有备课本就行,不管老师备课的好坏,更别提有什么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法了。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备课的时候都很认真,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还要向中老年教师请教。而中老年教师自恃资历深厚,经验丰富,对于备课环节就不深究了。用老备课本作参考,一参考就是十几年、几十年,有的老教师为了显摆丰富的经验,只拿着一本书去上课,或者空着手去上课,闭着眼都能把书上的知识点讲清楚了。而学校却对此不闻不问,还传为美谈。
其实大错特错,论知识和经验,中老年教师确实比较丰富,但是时代在发展,孩子们的心理和可接受度也在变化,教育教学方法也在改革,中老年教师固守着自己的那一套教育教学方法等于以固定不变的、僵死的眼光看问题,已经大大落伍了。但他们就是不承认,而是以知识丰富自诩。众所周知,上好一堂课并非只是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就能应付的了的,需要提前备课,不但要备知识点,力求完备,还要备教学方法,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指导,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应对突发的事件,看有没有违纪的同学,有没有不听课的同学,该怎么处理等等。其中的知识点传授,每个老师的水平都差不多,而差距最大的就是教学方法,以及对于后进生的关注。如果用几年前的备课本或者几十年前的备课本来上课,就真的跟不上时代了,不能适应学生们的可接受度了。
有的学校要求很严格,但也只是形式上的严格,并非严格审核内容。有的老师为了完成备课,直接到网上去抄,苦不堪言。但是,能获得学校的表扬,因为审核备课的人根本不到网上去查,也默许了这种抄袭现象。其实,教育界太多的备课都是抄袭的,原创的没几个,也不必苛求。唯一让人们担心的就是,抄袭的备课本是不是真的能派上用场,是不是真的适合那一班子学生?
有的学校为了和电子信息时代接轨,让老师们实行电子备课,让每一个年级的老师齐心协力。教同一个年级、同一门课的几个老师用电脑备好一堂课就行,其中包括教案、课堂实录、课件、引述资料等等,作为电子资料保存到学校档案库。等到下一个年级升级以后,下一个年级的老师们直接调用这个年级老师的电子教案,就不用费事重新备课了,节省出的时间可以用来批改作业和试卷,从而减少了在备课环节的时间,看似提高了效率,其实还是有漏洞的。教同一个年级和同一门课的老师备好一份教案,可以当做共案,等他们教学的时候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和可接受度,在共案的基础上修改,修改成适应自己教学特点的个案,但是,个案是不存入电子档案的,也就失掉了很多经验和好方法。况且,这种电子教案最容易造假,也就是抄袭一份完事儿,毕竟教育界不强调教案的原创性,而是互相抄,就是老师写个论文也是抄来抄去的,带坏了风气。
课本在不断改变,教育改革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固守着形式主义那一套已经不行了。如果再加上文山会海,就更让老师们吃不消了。
希望这些没用的备课少之又少,有用的备课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