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与每创新高的毕业生人数如影随形的,是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但实际上,每年都会有新的行业、新的岗位涌现,供应届毕业生们选择。以电子竞技行业为例,目前我国正在运营的电子竞技战队(含俱乐部)有5000余家,电子竞技选手约10万人,电子竞技员的整体从业规模已经超过50万人,电子竞技行业未来5年还将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11月30日,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在北京举办了“电子竞技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终审会,并形成最终评审意见。根据流程规划,这意味着“电子竞技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有望正式出台,将对该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出明确规定,并制定规划对应的职业技能,为电竞行业培养人才。
从前在家长眼里影响学习成绩的罪魁祸首,摇身一变成为社会热门的就业选择,视电子产品为洪水猛兽的家长们,也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斗智斗勇,筋疲力尽
在家长们无法确定自家孩子到底能够在什么领域发光发热之前,专注学习之外多报一些才艺兴趣班是最为稳妥的办法,至于手机、平板一类的电子产品,能不碰就不碰,游戏更是想都不要想。
但是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让玩手机,过段时间又开始玩了;用强硬手段每天检查手机,孩子自有一套应对的方法,在手机里安装上应用隐藏的软件,把游戏藏起来玩,你也发现不了。拉锯战进行到最后,家长和孩子都筋疲力尽。
老生常谈,堵不如疏
手机在学生时代的家长们手里更多的是娱乐放松,但是在现在孩子的手里它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不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在今天看来已经难以实现。
家长们要怎么做?其实还是那句老话:堵不如疏。如果他喜欢玩游戏,那就加入他,和他一起玩,最好制定一个手机使用的时长约定,让孩子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在学习的时候也能更加的专心和投入。
其次是不要过分执着于家长的权威。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让兴趣成为孩子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人生的目的并不是越高、越快、越多就是越好的,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考试成绩退步了,那都是因为你玩手机、打游戏、看小说导致的。”一味地把孩子的成绩和自己看不顺眼的行为强行联系在一起,你也许正在扼杀孩子未来的可能性。
看完这篇文章你还会限制孩子玩手机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