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据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消息,该教育局和滨江区社区学院家长学校近日共同推出了《滨江区学校班级微信群公约(试行稿)》,以加强学校班级微信群管理工作。其中,对于教师合理发布信息的约定中,提出教师要有强烈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意识,不得在群里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分数)、优劣对比、表扬少数等信息。
近年来,各地教育局都陆续出台类似公约。如2018年,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教育局为规范区属各学校、幼儿园微信、QQ工作群等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管理,减轻广大家长、学生过重工作学习负担,出台了《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管理规定》。其中就包括作业、成绩排名等不要发,学生作业教师要当堂布置,不得在交流群中发布,不得发布学生考试成绩,同时批评表扬不发,拉票评比不发。2019年,北京市教委公布《关于加强中小学APP、互联网群组、公众账号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区要对中小学使用的APP、微信群、QQ群,以及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群内不得发布学生成绩、排名,不批评或表扬学生,制造焦虑。不得发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广告、求助、募捐、拼课等信息。要尊重学生隐私,不攀比家庭背景、不晒娃,不刷屏问候、点赞,不得发红包。而每一次有教育局发布类似公约,都会引起社会舆论对此的关注。
在笔者看来,各地教育发文规范家长群,有现实必要性,而当前出现的家长群变为作业群、攀比群、晒儿群等乱像,是因为没有明确家长群的功能。家长群应该是工作群,要避免家长群增加家长、学生负担和教师负担,应该按工作群的要求,规范家长群的建设。
我国中小学都已经规定不得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很显然,这一规定是包含线下和线上在内的,不能线下不能公布,却可在家长群里公布。近年来,随着家长群的建设,有的教师就忘记了这一规定,一点击就把成绩、排名在群里发布。这不但侵犯学生的隐私,也加剧家长的攀比和焦虑情绪。
也有不少家长支持公布成绩、排名,认为家长有权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当然有权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但可以和教师直接联系,而不是让教师把所有学生的成绩、排名情况发布在群里。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是家长的知情权,对于其他孩子的学习情况,就没有必要也没有权利了解了。
那么,不公布排名而在群里对少数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呢?这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表扬优秀同学是为了激励同学进步,但是,在家长群公布,会刺激家长的攀比和焦虑情绪,那些不优秀的孩子,就可能被家长责怪。
事实上,当家长群每天都被孩子的学习、进步等信息刷屏时,家校关系就发生了异化,家长成为校外的辅导员、作业批改员,这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而难以履行家庭教育本来应该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的职责。备受舆论质疑的家长群变为作业群,就是这么来的。
笔者一直建议,应该学校的归学校,家庭的归家庭。就家长群而言,家长群应该是便于家校沟通信息的工作群,如班主任在群里发布召开家长会的信息,通知家长有关政策规定,除此之外,家长群不应该再发布其他信息,包括交流育儿经验的信息,简单而言,平时十分安静的家长群是最好的家长群,家长不用天天盯着家长群,担心错过家长发布的作业,以及交流不积极而被教师另眼相看。这里指的是学校主导建的家长群,而非没有教师参与,由家长自己拉的家长群。
所以,从家长群的功能看,目前各地发布的规范公约,还不够,应该就明确家长群的工作群性质。不明确家长群的工作群性质,附加给家长群加强家校沟通的职责,是很难实现的。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应该建立并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当前,很多中小学也建立了家长委员会,但家长委员会要么是摆设,要么是工具,成为了联谊会,没有发挥代表家长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的作用。
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家长委员会的重要意义,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发挥家长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作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以更大的热情,更有效的措施,创造更好的条件,大力推进建立家长委员会工作。这是教育部门、学校应该着力推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