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悠悠的文化长河中,围棋可谓是一颗耀眼夺目的璀灿明珠。
它是一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体育项目,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推进素质教育,许多学校及幼儿园现在都开设了围棋这门课程,并制订了教学规划,旨在开启智慧、陶冶情操。
黑白世界中演变出无数有声有色的“战局”,包含着无形的数学知识。
下棋时,要求棋手们判断形势落子,精算、估算就是少不了的最直接的方法,无形中训练了孩子们计算能力,而下棋时,估算、精算都要在自己的大脑中进行,对棋手的抽象思维有了高的要求,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的过程。
事实也证明,许多学习围棋的小棋手数学成绩都名列前茅。
学习围棋以后,一些原本在老师眼里聪明却顽皮的孩子安静多了,通过下围棋,把棋手的注意力集中在每招每势上,慢慢地静下心来,这样经过不断地对局和各种考试磨练,收住他们的性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下围棋,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推移,学生从模仿性和表现性过渡到想象的概括性、逻辑性。对弈时,对形势的判断,洞察对方落子的目的,分析对手落子的趋势,无形中发展了棋手的想象力。
英国著名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认为艺术在教育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它能给儿童一种意识,使意象与概念、感觉与思想发生交互关系和统一。
围棋正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它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发掘儿童的创造潜能,帮助他们审美心灵的定性,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精神定位,弥补片面集中技术的发展、知识的获取。
忽视潜意识、非逻辑思维可理解方面的状况,难以使学生形成较高品位的审美素养。
有一位小朋友,急躁脾气,又爱计较,原来是班上的“惹事王”。学习围棋后,刚开始还不能定下心来对弈,往往由于急躁,没走几步棋便败下阵来,围棋水平老是上不去。在家长和老师的耐心教育及稍带强制性训练后,比以前“乖”多了,上课时也能规规矩矩地坐上40分钟,学习成绩又提高了。
这表明长期下围棋,能重塑儿童的性格,以静制动达到人格、才能、心智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