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清华北大这样名校出来的人就应当为社会做些贡献 ,应当勤奋努力,而不是碌碌无为。倘若北大毕业却没有什么成就,便会成为人们口中的无用之人,尤其是从前七八九十年代的清华北大毕业生。那是人们心目中的天之骄子,这个身份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即的身份和地位。但就有人干脆的放弃了这个身份,这对夫妻就是之一,两个北大老师选择了隐居种地。
男人名叫王青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可是主流意义上的好学生。北大国政系79级毕业生,北大法律系83级硕士毕业生,在校任教。跟他一起的同学对他的印象都是,一板一眼,举手投足间带着稳重,让人不由心怀敬畏。而他隐居的开始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青松从小练过武,在北大又喜欢读老庄,老家离白马寺又非常近。
1985年掀起养生热的时候,王青松便开始在北大教授养生,这给他带来了声名,还有财富。也因此,王青松迅速成了北大一协会的明星,后来法律系眼瞅着他影响大了。便开始让他开设养生班,每人收费十元,说来他的妻子还是因此认识的。他的妻子张梅,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比他小了12岁,去养生班时才刚毕业。
张梅的气质很好,年轻时是一个美女,在人群中一眼便能望得到。两人兴趣相投,很快便结了婚,但1990年,王青松开始从顶峰跌落。他报考博士生,一连两次失败,第一次单科额总分都考了第一名。可学校没有录取,第二年转考法律系,还是一样的情况。他当时觉得自己就像是个风筝,被几万根线拉着,永远都飞不高。
王青松后来也问过自己,如果考上博士,后来的路会不会不一样?张梅却很坚定,认为他早晚会走到这一步。1994年,他们搬去北京跟河北交界的山区,那边有岳父的老房子,租地 10亩。这路程太过遥远,坐车都要五个多小时,耕地便没人看管。此时,妻子张梅也五年没有评上讲师,加上要求教师学电脑,她最反感机器,便顺势辞职了。而王青松在2000年脱离北大,承包荒山2500亩。
王青松认为,现在社会都是向外看,他愿意知行合一,回到山里看看古书,养个儿子。两个北大老师跑来村里种地,不管是曾经的同学还是村里人都不能理解,村里人甚至认为他们是神经病。而他们还有着特殊的洁癖,认为外来者会带来污染,因此帮他干活的工人晚上不能住在这里。平时不能抽烟,用过的任何东西当天必须带出去,他甚至认为,工人第一年在里面工作带着污染,应该给他钱,而他应该三年后再给工人钱。
他们切断了一些联系,父母、学生、同学,本来他的同学成为富豪后,想要帮助他们回到社会。但是两人拒绝了,认为他不知我内心多富有。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无污染的环境,是王青松给张梅接生的,儿子取名为王小宇。所有的一切都追求天然,洗衣服、刷牙皆是用的草木灰、皂荚,吃的是自己种的蔬菜、养的动物。
王小宇从出生开始便没有出过山,外界的一切只有一个收音机,2011年,张梅开始自己给七岁的孩子上课。上午学习,下午放羊,背诵了大量的国学经典,智力并不比正常孩子差。甚至于体能要比城里孩子强上很多,孩子应该像一朵花一样绽放,而不是拿爱捆绑。不过让王青松、张梅夫妻在隐居11后走出大山的,也是孩子。
孩子的教育,将来是不是应该回归社会,这一切都应该由孩子自己决定。再有就是经济问题,从进山开始,他们花了350万元。都是两人多年的积蓄和张梅编教材之类的收入,算是入不敷出。王青松也希望把自己无污染的农产品推销出去,他还想要写一本书,冲着诺贝尔奖去。所以他们回归社会了,王青松最后还说:这次的回归是为以后的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