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二者的孩子,减负后哪个孩子最遭殃?

朋友的孩子吐槽说,要是减负就好了。他的成绩虽然在学校名列前茅,让他颇为苦恼的是,比如语文基础知识,他能够做到一分不丢,老师仍然要求每天十遍八遍地抄写字词,他失分多的阅读和作文,老师却很少指导与训练。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普遍薄弱的问题,学校老师大量地进行重复性训练,在深度思考、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培育明显不足,对于精英家庭,他们减负是希望由低阶学习转变为高阶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得到更好的成长。

朋友一方是企业总裁,另一方是医院大夫,他们是让孩子冲着本地最顶尖高中的创新班使劲的,所以,他们和孩子都盼望学校减负,减少重复性和机械性作业,多进行有思维含量、更有创意的学习及训练。由此,朋友通过上辅导班和找家教二条腿走路,让孩子弥补在学校学习的不足。

试想一下,和朋友的孩子同一所学校的孩子,如果学校实行减负,普通孩子失去了老师的把控与训练,自己又不能主动寻求帮助与支持,他们还能有什么前途?就像名满天下的华坪女高,著名校长张桂梅所在的学校,从贫困山区考入大学的有1600多名女童,如果对她们实行减负,必然落入家校两不管的境地,她们的未来一定是灰暗的。毫不客气地说,减负对她们简直就是灾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管是什么样的出身,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盼望减负,但是不同阶层家庭的孩子,减负的内容和方向是截然不同的。精英家庭的孩子希望通过减负进行高阶的学习与发展,而底层家庭的孩子在学校缺少足够的学习与训练,在家里又缺少相应的拓展与提高,在家校二个方面教育的缺失,与名校绝缘似乎就成了必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国际关系学院储殷教授说,我们高校里、重点高校里的农村的孩子,正在变得越来越少了。这种来自身边感受的说法,似乎又一次都印证着“寒门再难出贵子”并非虚妄。2017年由上海中学考入清华大学的张晓卉,曾经创造了数学28天从年级倒数到班级第二的奇迹,这其实是母亲辅导的结果。她和母亲合著的《奋斗着,就这样考进清华》,清楚地表明,不管减负与否,对她的成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家里有教育专家级别的母亲做支撑,还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世纪60年代,以科尔曼为代表的社会学家通过大规模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主要与学生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关,与学校课程教学关系不大,进而得出结论,学习结果(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是家庭因素带来的,而家庭的差异是社会不平等关系的缩影。由此,他们把造成学校学习质量差异的原因最终归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减负”中,哪类学生最受益,又有哪类学生最遭殃?明确的结论是,精英家庭的孩子最受益,而底层家庭的孩子最遭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像开头所说的那位朋友的孩子,经过课外班和家教的辅导,终于在中考中如愿进入本地最好高中的创新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你同意中小学给学生减负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互动交流。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