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哩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身心发展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叛逆就像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在孩子内心深处蠢蠢欲动。这个时期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去年由邓超指导主演的《银河补习班》电影,讲述一对父子跨越漫长时光,收获亲情与成长的故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这是邓超献给爸爸的作品,尽管父亲已经去世,但他还是要用这部作品向父亲致敬。
邓超说,这是我想要对父亲表达的孝顺之意,来弥补我年少不懂事的无知。
邓超曾自曝,自己也有过叛逆的一面,严重到将父亲气得一夜白头。
邓超说,他的叛逆期开始在初一之后,那时候12岁。在12岁之前,邓超的爸爸一直对他都是严厉的棍棒教育,每次犯错都避免不了父亲的一顿打。
父亲的棍棒不但没让邓超变得听话,反而激起他的叛逆精神,12岁之后他宛如大人嘴里的“混世魔王”,打耳钉、漂头发和穿奇装异服都是常事,绿色头发、长长的小辫子、破洞喇叭裤和尖头皮鞋成为了他的标配,越是在人群中标新立异,心里越是得意。
用邓超自己的话评价,他的叛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和一切东西形成对立。
不仅外形上与学生形象格格不入,而且因为疯狂的爱上了跳舞,他萌生了退学的想法,家里人觉得这是不务正业,他却铁了心一般一定要和家里人对着干。
于是他离家出走,独身南下去东莞做起了领舞,他拿着在舞厅得来每月3000多的工资,想着自己不上学都能比父亲赚的钱多,愈发的心高气傲,认为自己就能活得很好。
可以说,邓超的整个青春期都在和父母拧巴着干,像随时都会被点燃的炸药包。
终于辗转好几个城市,父母终于找到了离家出走的邓超,此时映入眼帘的不仅是一夜白发的父亲,他发现父亲似乎也变了。
他不再反对邓超跳舞,反而像伙伴一样鼓励他,引导他,将他一步步带进中传。
青春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自尊、敏感,又十分渴望独立,他们希望被当做成年人对待,但又缺乏足够的理智,所以格外需要父母润物细无声的指引,而不是严厉地说教。
网上曾有一位妈妈讲过自己和女儿的故事,她说,教育孩子最大的心得就是,学会适时放下父母们的“权威感”。
女儿在高三上学期的时候,突然提出想搬出去住,虽然心里觉得孩子的想法很荒谬,但她没有立刻拒绝女儿,而是很认真地询问了女儿想要搬出去住的原因,在听到孩子搬出去住,只是听了几个小女孩说自己住有多自由就心动了后,她依然没有马上拒绝女儿,只是郑重地表示,“妈妈需要时间考虑”。
一天后,她将女儿叫到房间,告诉孩子认真考虑的结果,以及不同意孩子搬出去的理由,并给出了她一些在家里也能得到“自由”的建议。
渴望独立是青春期孩子都有的想法,虽然有些想法过于幼稚,但父母仍然需要尊重孩子,当他们感受到父母是在和自己平等交流,而不是一味说教,将大人的想法强加给自己,自然会在遇到困惑时,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并向她们求助。
就像这位妈妈说的,“我跟女儿之间就像朋友一样,我们会平等交流,有时候我做错事情,也会向她道歉,所以她才会很信任我,将所有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都告诉我,甚至连有男生追求她,孩子也会求助我怎么回绝才不伤人”。
然而,生活中大多数的父母都无法放下家长的架子,总想用大人的权威让孩子屈服,以致于硬碰硬之下,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导致青春期的孩子总是竖起身上的刺,将父母拒之门外,甚至有父母调侃说,“孩子青春期不跳楼,就是父母最大的成功了”。
其实,如何正确的帮助孩子度过叛逆期以及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是每个父母都苦恼的,但只要找对方向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第一,不要硬碰硬,改变家教育方式,做出适当的让步
邓超就是一个叛逆期浪子回头的故事,在与父母争吵不断的情况下,邓超离家出走,而爸爸也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满头白发的去找他,他看了爸爸的白发满是心酸跟爸爸回家了。爸爸的主动去找他就是一个让步,孩子永远都不犯不可饶恕的错,在于孩子起争执的时候,也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毕竟处于叛逆期的他们思想单一,需要的是父母耐心的教育引导。
第二,多把自己的爱展现给孩子,感化孩子,鼓励孩子
虽然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渴望独立和自由,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想得到父母的关注,做一些偏激的事情来引起关注。他们需要的是父母更多的陪伴和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而不是无休止的争吵。因此,在这个阶段,在此阶段父母可以用拥抱和话语表示出对青少年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在他们犯错时,用温和的话语与他们交谈并表示理解,不要采取激烈的惩罚手段。
第三,及时合理的沟通,选择特殊的环境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
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都很难听的进去父母的话,因为他们思想独立,只愿意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父母多一句话就会引起他们的偏激,造成无休止的争吵。这时候父母想要与孩子针对一个问题进行交流时,要在“特定的环境”,如和孩子坐在一起看有关该主题的电视或电影,在汽车里、徒步旅行时或在灯光不那么明亮的睡前,尤其要避免“目光接触”,这样可以减轻一些压力。
生理和心理双重原因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走入“叛逆期”,导致许多叛逆期孩子们身上贴满了负面标签,然而作为家长,需要从这种表层行为中找到孩子们的真正需求。叛逆也并非只具有负面意义,只有经历这一过程,孩子才能学会独立,找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