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英枫禾枫美中心可谓是喜报频传!
我们的优秀学子Ken收获了学生课题报告被国家级期刊录取的荣誉
作为一名高中生,这个荣誉可谓是学习生涯一次重大的收获和成功!
关于Ken的专题采访
1.选题的灵感及实践价值是什么?
Ken同学此次论文基于新冠疫情报告的研究作业,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形成论文的最终版本。一方面也有助于申请的需求。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Ken同学看到了中小企业面临着破产的形态和局势以及政府提出的相应政策,以此为探究的切入点结合实事进行分析。
Ken同学还考虑到了不同政策的针对对象是不一样的,以此选择了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最终选题研究。
2.论文选择的基础理论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产生什么影响?
目前中小企业在疫情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现金流困难问题,许多中小企业存在破产的危机。
由此,Ken同学发现了中小型企业56789的特征作为研究此题材的原因以及提出建议的基础:
1.56789:“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并容纳90%以上的新增就业,这就是5、6、7、8、9这几个数字,对中小企业作用的概括。”
“这一培育行动将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工作的基础上,以互联网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目标,以大力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建设和完善基于互联网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为重点,根据互联网的发展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
2.双循环(内循环&外循环):
保持合适的国民经济运行及其循环机制
“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我们一直是以内需为主的,之所以说在外需有问题,是指某些企业的自循环出了问题,所以我们要具体落实到企业去看‘双循环’的问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原副校长、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张国有说。
他提到,我们要着重企业机器产业链的发展,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完全国内链的产品,产品构成的全部环节都在国内生产、供给;一类是基本国内链产品,生产供给一大部分来自国内的,一小部分是国外的;还有一类是基本国外链产品,生产供给大部分都源自国外。
双循环是更高层次的开放
鼓励民企参与重大技术创新计划: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系统建设。具体来看,一是鼓励企业积极投身新基建建设;二是积极培育新型消费;三是鼓励企业融入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大格局,形成内部分工和专业化分工模式。
鼓励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要素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之间的高度协调,实现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之间的有机融合和配合,帮助企业提升上下游产业链韧性。
疏通行业政策性阻梗:一是加大信贷支持。二是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三是简化相关审批流程。四是加快推动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这两个原因也是当前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的救济特点。Ken同学以此展开论文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论文的创新之处。
Ken同学认为自己的文章与其他人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文章更注重于分析当下的政府政策并提供后续建议。而大部分的可参考的文献则是直接给出建议/解决方案,对疫情的影响作出分析。两者对比后,Ken认为自己文章的闪光点在于更有时效性与可操作性。
在这过程中,Ken一直紧紧围绕着提出问题、研究现状、解决问题的框架结构进行论文的写作,一篇好的论文需要经得起推敲且有自己创新的地方。
4.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在初稿的审核中,王老师提出了查重率过高的问题,Ken最初使用的数据也是大概三月来自北大及清华联合给出的中小型企业995个现状,但是这个数据太过大众化且缺乏时效性。问卷的研究方法又太过专业性。
也由此,Ken和朋友们想出了利用收集多家中小型企业每周的财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自己的结论。这样的数据更有说服力且时效性极强。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运营能力及周转率的一致性。
5.对于论文写作的感想和给予大家的建议。
字数多未必是精华,最重要的是态度!有面向社会和实事的眼光与探索发现的精神,不单单只停留在分析的表面;还应该多去考虑如何解决问题,深入探讨问题的本质,看到问题的内在,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论文的选题。
也许对于高中生来说呈现一篇学术论文有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我们可以借助网络的资源和同学的力量去搜集资料,变成自己的东西和语言,必要时还可以去做一些社会调研,多参与学校有意义的课题活动,这些理论知识才会变得有趣。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次修改和困难,但是始终认为对待学术就应该付出自己的真心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收获,也才能感受到付出后满满的成就感~
6.作为毕业班的学长,对于学弟妹有什么寄语呢~
一定要用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学术这件事哦~Keep Real~不要过多纠结于前者的方法与理论实践,自己要多去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带着求知的眼光去看每一件社会大事发布的背后可能潜藏的机遇与挑战。尽全力去感受和拥抱世界的未知。
指导老师—王老师的感言
今天得知Ken同学的课题报告得以录用于国家级期刊,除了替学生感到开心之外,更引发我自己深深感触。
Ken同学从接到这个PBL项目开始,就比别人显示出格外的兴趣和信心,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做数据收集和网络资料查询,费心形成一篇拼凑文,被我直接驳回要求原创。我原本以为学生会知难而退,毕竟在我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原创论文前所未见,更不要梦想着在重要期刊上发表。
但是我错了,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学生!Ken迎难而上,写下二稿,征求我意见时,我已经格外欣喜了。接下来又经历三稿,四稿,最终形成一万五千字的完整论文。虽然数据样本偏小,得出的结论未必具有完全的普适性,但作为一个高中生,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单单这一个过程,对于他已经是收获良多。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我自认为没有帮到学生什么,但当学生欣喜的将录稿通知发给我并且询问是否可以加我的名字时,我才意识到老师简单的话语和关键的指导对于学生来说却意义重大。我婉拒学生加名要求的同时,更感受到一种畏惧,一种责任,畏惧自己不经意的话语可能对学生带来的重大影响,感受到需要不断自我提醒的责任。
感谢可爱的学生,你的努力也教育了我。师生的彼此信任和扶持,也许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缘分吧!祝福蔡蓝宇同学在今后的道路上,保持自信,坚持努力,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发光!
END
最后,我们再次祝贺Ken同学获得这个有着重大意义的荣誉,也感谢王老师精心的指导和帮助。
中英枫禾枫美中心一直都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不论是一次比赛,还是活动都激励同学们用发散性和创新思维去扩展自 己的视野,并加以运用在学习、课余活动中。不过多束缚学生的秉性,让他们自己做学习上的主人,方可有更多的想法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