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张芝萍 郑俊朋 记者 陈素萍
2018年,宁大外国学院学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活动提供翻译服务
11月30日,宁波大学翻译教学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该基地由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与宁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三方共建,可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有助于学生发挥好专业优势,更好对接社会需求,标志着学校在翻译实践育人上又添新平台。
多年来,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坚持“口译与笔译并重,理论与实践兼善”的人才培养理念,在课程育人等常规方式之外,立足中国大地、扩展全球视野,着力写好实践育人这篇文章,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开展生动实践,培养了大批饱含中国情的优秀翻译人才。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李建文为巴基斯坦青年媒体人士研修班提供翻译服务
勇于担当: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开展实践育人
“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这是疫情爆发初期,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在积极思考的问题。
很快,学院便组织成立了一支50余名师生组成的战疫志愿翻译服务队伍,负责收集新冠肺炎疫情外贸准入影响数据和疫情国家管制信息,迄今已采集上报近三百万字。
与此同时,学院师生不惧疫情风险,配合宁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投身涉外案件的调查和问询现场口译工作,发动学院公共服务口译团队的宁波本地学生深度参与,提供口译服务20余场次。
外国语学院师生还全程参与2020宁波出口商品系列网上展ZOOM“方舱展厅”的现场翻译志愿服务兼主持工作,圆满完成约5000余组的配对洽谈。学院师生团队长期参与建设与维护宁波市政府网站外语版,配合国家和当地政府对外信息传播,连续六年获得全国计划单列市外语门户网站第一名,还主动请缨承担“宁波人才日”宣传片国际版的英文翻译工作,译本得到了宁波市委人才办的充分肯定。
学院充分发挥人文社科智库平台专业优势,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学提供专业咨询和建议。学院教师撰写的调研报告《疫情背景下在甬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对策建议》结合调研数据和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对复学后疫情防控的“次生问题”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做出研判获市领导批示。学院教师科研团队提交了《全球疫情蔓延对宁波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建议》,就目前形势下如何稳企业稳外贸、化危为机建言献策。
此外,外国语学院翻译团队还接受著名好莱坞剧本医生柯文思导演委托,承担了近20万字的武汉抗疫故事的采访录音转录与英译,不仅以高质量的译文赢得了英国导演及录制团队的赞扬,还切实承担了对外文化传播中守门人(gatekeeper)的担当与职责。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子到贵州支教
开拓创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开展实践育人
结合国家战略开展实践育人工作,让同学们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锻炼本领增长才干,也是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一直坚持的育人方向。
2016年起,在教育信息化趋势下,有着十多年外语志愿服务经验的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开始探索从普通的志愿服务转向“互联网+支教”模式的探索,“EYE无线共享课堂”应运而生。五年来,共享课堂团队成员走进贵州、江西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针对那里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弱势,带去新颖的外语学习体验,把外面的世界讲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听。志愿者团队通过“一师多课”的线上教学模式,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英语帮扶实现无限共享。2019年暑假,共享课堂在云端把宁波、江西、贵州三地的孩子紧密连在一起,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孩子们同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分享美好家乡、共享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心愿。
同时,团队还将宁大的留学生、外教以及出国交换的学生等资源集结起来,联通了贵州—浙江—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地,跨越万里,为身处西南大山里孩子们带去了跨越时空、融汇中西的英语课,让他们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对话世界的快乐。共享课堂还针对不同主题录制线上微课,在网络平台上,面向全社会公开成果,扩大实践教学成果的受益群体和规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共享课堂团队被评为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最具影响好项目”团队。“希望通过共享课堂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让他们的‘EYE’(眼睛)通过‘无线’变得‘无限’”,该学院创新团队负责人辛红娟表示。
7.19 EYE无线共享课堂贵州册亨县 英文短剧《小红帽》汇报演出
融通中外:在“优秀传统文化双创”中开展实践育人
“四年的学习和比赛,在那些宝贵到让人留恋和嫉妒的日子里,感谢宁大让我看到窗外那片属于青年学子创新奋进的广阔蓝天。”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杨楠说。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她受邀参加了学校的“建校纪念周”系列活动。
杨楠在本科时就加入了宁波大学“阳明文化海外传播”学生团队。这支团队由辛红娟教授率领和指导,其研究起点是以《传习录》为中心的阳明学海外传播现状。经过系统的梳理与分析,阳明学海外传播面临的困境逐渐清晰。由此,依托华裔汉学家陈荣捷教授研究成果,绘制一本通俗易懂的《传习录》中英双语漫画读本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完成了近千页《心学智慧——〈传习录〉中英文双语漫画读本》,包含402幅漫画。该读本将心学智慧带入中外读者的日常生活,使得阳明文化有了更多人情味和亲和力,也为现代人的“知行合一”提供更高境界的智慧引导。
2019年5月,团队所完成的作品——“传好中国文化:阳明文化对西传播的实践探索——基于《传习录》海外传播比较研究后的优化升级”,经过层层比拼,最终斩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系532件入围作品中唯一“讲好中国故事”团队,创下宁波大学建校以来人文学科在国家级挑战杯赛事上的最好成绩。
团队的实践成果丰富了阳明学传播媒介,扩大了受众群体,得到多方认可。国际著名汉学家安乐哲、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等专家高度赞赏这一成果,认为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效尝试。中国外文局、孔子研究院等亦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该作品体现的是青年学子强烈的家国情怀与文化担当,对于推动新儒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湖南省教育厅向全球第一家孔子课堂——泰国曼谷岱密中学孔子课堂推介并捐赠了《心学智慧——〈传习录〉中英文双语漫画读本》。“阳明学是浙东文化的精髓所在,作为浙东学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与传播阳明学;作为外语专业学生,我们更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杨楠说。本科毕业后,杨楠选择留在宁大攻读硕士研究生,继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积极投身学院研究生团队开展的推广“浙东唐诗”在国内外传播的实践中去。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子热汗古力为贵州省兴仁市第七中学学生上复学第一课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共享课堂走进贵州册亨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们的殷切期盼,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团队一直牢牢记在心里,始终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重要行动指南,围绕这一中心思想进行实践育人工作,并推动全员教师广泛参与。
在大力推进实践育人过程中,学院人才培养频频取得标志性成果:近三年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全国特等奖6项、全国一等奖18项、全国二等奖46项、全国三等奖79项;省级一等奖20项、省级二等奖92项、省级三等奖146项。本科生主持校级科研项目90项,发表论文72篇,申请专利20项。在校生注册公司并实际运营12个,入驻学校创业园项目7个。学生团队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项、省新苗项目6项、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金奖4项。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