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旗炒作背后,谁把家长和老师送上矛盾第一线?

前些日子,刚有家长怒退“家长群”,现在“家长送讽刺锦旗”的视频又火了。在教育这一事业上,家长与老师本应是同路人,现在却俨然站到了矛盾最前沿,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文/弹剑

“教啥啥不行,叫家长第一名!”近日,有人自称江苏徐州的一位家长,高调给孩子的老师送了这样一面锦旗。

他还录了一段视频,愤怒地说:“作业完成不好,叫家长;字写得不好,叫家长,如果我家长什么都做的话,还要老师做什么……”

当然,12月6日,徐州市教育局对这段视频进行了辟谣,称视频中的学校和老师均不存在,“视频内容纯属虚构”。

1

这面小小的锦旗或许只是一次“行为艺术”,但它引起的风波却不小,在微博上热度超过了2亿,也让舆论场发生撕裂。

有为这位家长点赞的。认为这“够狠,够爷们”,干了自己一直想干而不敢干的事,说了自己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有替这位家长担心的。比如,“以后你家小孩还怎么在学校‘混’呢?”有人猜测,这位家长应该是先给孩子找好了新学校,或者孩子已经毕业了,否则不敢这样跟老师“硬刚”。还有人把这位家长当成“反面教材”,认为这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

也有替老师鸣不平的。比如,认为老师只负责传道,授业,解惑,“不是给孩子当妈的”。老师也不闲,也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还要用课余时间来找家长呢?“找家长”恰恰说明老师是关心你的孩子。否则,还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光让孩子安全入校、安全离校就可以了。

这次,这位视频作者“火”了。不过,辟谣之后,他很可能会被警方找到,这出戏应该还没完。

网友炒成了一锅粥,争不出谁是谁非来。纵然视频内容是假,焦虑却真真切切。在很多事情上,人们可以试着置身事外,但教育却很难——谁家没有孩子呢?

2

这些年,讽刺锦旗送给了各行各业的人。

有给政府职能部门送“年度办事最差奖”的;有给供暖公司送“制冷标兵”的;有给就职单位送“不支付加班费,不足额缴纳社保”的;有给物业送“干啥啥不行,收钱第一名的”……终于,有人开始设想把锦旗送给老师。

这些五花八门的讽刺锦旗,颠覆了“锦旗”原有的意义。而这些讽刺锦旗背后,也是五花八门的无奈。试想,如果有其他办法能有效解决问题,谁还会送这样的锦旗?如此费时费力费钱,还要抛头露面,就为了恶心对方一把,值得吗?

回到这一事件中,假如家长给老师送出这样一面锦旗,在让对方难堪的同时,也很可能让自己孩子处于尴尬境地。即便他已经为孩子做好了转学准备,但转学后孩子面对的不依旧是“老师”吗?新老师得知这一事件之后,是否也会对这位学生家长充满戒备心理?

再说,老师到底冤不冤?老师动辄“叫家长”的处理方式也许不恰当,但这绝非老师不负责任的体现。按说,我们不应该在降低教师职业要求的前提下讨论这个问题,但收到这面锦旗,很可能会给老师兜头一盆冷水。对于老师来说,这并不公平。而且,此后其难免采取一定方式自保,教学质量随之大打折扣。

3

前些日子,刚有家长怒退“家长群”,现在又有家长送讽刺锦旗。在教育这一事业上,家长与老师本应是同路人,现在却俨然站到了矛盾最前沿,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出现这种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还不到位。个别教师把分内的工作转嫁给家长,把家长逼成了“编外教师”。而个别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可以当“甩手掌柜”。这样的认知分歧造成了矛盾。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模糊。而在责任边界模糊的同时,是各方权利意识的高涨。比如,此前老师对学生的惩罚权是毋庸置疑的,而现在即便一些地方明确了老师惩罚权,老师也往往畏手畏脚,不敢轻易使用。否则,很可能面临来自家长的巨大压力。再比如,工作之外就是也业余时间,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坚决维护自己的“休息权”,这与过去也不一样。

还有,教育减负的政策本意当然没有错,素质教育也没有错,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感觉自己的负担越减越重,孩子也越来越可怜、越来越不快乐,为什么会这样?个中原因值得深究。

如今社会压力大,工作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绷紧了神经,“最后一根稻草”不知何时就会压下来。但无论如何,家长和老师都不应该成为矛盾对立的双方。家校共育“1+1>2”,这应该成为共识。假如出现家长与老师相互抵消的“零和效应”,那么孩子无疑将会成为最主要的受害者。

这一幕,谁也不想看到。

标签: 孩子 家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