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下轮“双一流”如何评?相关专家透露重要信息!

温馨提示:点击这里免费订阅自主招生信息

2020年将尽,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进入尾声。近期,针对首轮“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与成效评价方法,国家“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价课题组成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史静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重要信息,或许会为正处在验收期中的高校带来一些启发。

评价体系设计方案已通过

据南方周末报道,受到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委托,对“双一流”高校办学水平的监测与分析,由史静寰教授所在的国家“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价课题组进行。

目前,课题组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提交的首轮“双一流”评价体系设计方案,已得到通过。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截至目前,“双一流”高校已经基本完成了自评和专家评议两个评价阶段。

史静寰教授透露:“今年12月还会在“双一流”高校采集一次数据,提交给教育部的评价参考数据就相对完整了。”

“双一流”建设方案为核心标准

根据报道,此轮高校自评与专家评议的标准和体系,将主要依据学校在五年前提出的“双一流”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中,有两个关键点。其一是清晰制定“双一流”建设周期中学校的阶段性目标,其二是选择对标的学校

史静寰教授称:“五年之后,阶段性建设目标是否达成,跟对标学校相比较,差距是否缩小,优势特色是否更加彰显。这两个因素是我们判断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的重要参考。”

据悉,高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制定依据通常为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方案》中明确指出,“双一流”高校的“五大建设任务”为: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五大改革任务”为: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1、6、3”原则

史静寰教授提到,“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价将遵循“1、6、3”原则,即1项基础性要求,6大方面和3大维度。

与此同时,不同于传统评价考核中更加重视科研相关指标数据的做法,此次评价体系的六个考察方面中,人才培养将占据首要地位。据史静寰教授透露,将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对人才培养进行评价。

相关专家也透露,专委会在考量评价时,希望“双一流”高校能“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以科研成果评价为例,不仅将英文发表纳入评价,中文发表将参与指标计算

无论如何,“双一流”建设作为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势必会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强大的影响。

首轮“双一流”高校建设成果如何,下轮“双一流”名单将如何调整,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高校 史静寰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