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辱盎分子 黄汉城
选自:旺角黄汉城(ID:zgtrendPlus),已获授权。
这几天的嫦娥五号,是中国一大盛事。
不过如果你仔细看下嫦娥登月工程的背后力量,就会发现它很像几个科技类大学的“年度秀”。
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杨孟飞来自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吴伟仁来自于合肥的中科大;
嫦娥系列的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院长;
探月计划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是西北工业大学校友。
在网上走红的95后发射场女指挥员周承钰,毕业于国防科大航天系。
嫦娥登月团队,成员从上往下大多有相似的院校背景。
不仅是航天航空,其他一些科研硬骨头领域,比如航母、战舰等。同样很少见到清北两校的身影。
看看下边这张图片:
35位“大国工匠”,基本来自于中科大、哈工大这些学校。西北工业大学尤为醒目,35位工程师里西工大上榜12位,超过三分之一。北大清华的存在感很弱。
这似乎就不难理解,为何之前特朗普打压中方科技研究,开出的一张针对中国高校的“制裁清单”里头没有清北了。
那么,清华和北大的天之骄子去哪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重大。在这里我先摆一个结论:就是大英帝国衰落的老路,中国绝不能再走第二遍了。
1
今天,有大半的北大毕业生挤进体制内,去拿公务员铁饭碗了。
用“大半”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前不久,南方周末发表一篇文章《名校生挺进体制内》指出,北京大学2019届毕业生里有49.79%到机关单位,再算上27.14%去国有企业的,合计下来,超过四分之三的北大毕业生进入体制,仅河北省委组织部一个单位就招收了84人。
体制单位对名校高材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即便是街道办这种芝麻绿豆大的基层单位,仍然趋之若鹜。
今年8月杭州市余杭区街道办的报考名单
至于清华大学的毕业生,除了事业单位,最向往的行业便是金融、IT通信,分别为21.2%、17.7%。
原因不言而喻,这两个是国内目前顶尖的高薪行业,而从事“老大粗”的制造业的仅有7.4%,从事做冷板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13.6%。
“大家拼命往挣钱多的领域去钻”。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曾一针见血地说到:
“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我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我说,老板我想去金融公司。
不是说金融不能创新,但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国家出了大问题”。
与之相比,2017年国防七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最集中的就业去向是制造业。
2
如果说,在辽宁舰、C919、歼20、复兴号、北斗卫星等大国重器上,是西北工业大学等国防七子、军工六校的人才在霸屏,那么清北还是有自己骄傲的领域的——互联网。
在2015 — 2017 年的互联网创业高峰期,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创立了 171 个项目,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创立了 192 个项目。从清华北大走出来的创业者共有 379 人,远超其他院校。
根据《2017 年独角兽俱乐部》,企业估值前 20 的联合创业者团队中,有16 位创始人是清华人,14 位是北大人,排名最前。
我们熟悉的互联网企业,不少创始人是清北背景。比如百度的李彦宏;滴滴出行的柳青;美团点评的王兴、王慧文;爱奇艺的龚宇;ofo 小黄车的戴威。
部分创始人名单
我不否认这些企业对于社会经济、就业所做的贡献,但是,这些企业的技术含量,很难跟影响大国核心竞争力的军工/制造业领域对比。
有的,甚至还沦为了资本市场的游戏,一堆鸡毛。
清北高材生喜欢扎堆互联网,或许也是出于精明的考虑吧。互联网公司曝光率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财富自由,成为明星企业家。如果选择坐冷板凳的制造业项目,可能一辈子都默默无闻。
于是,中国的高校俱乐部就形成了这样的场面。
国防七子、军工六校:我们在登月、在造火箭、在造航空母舰。
北大清华:我们在体制,在华尔街,在创业准备上市敲钟。
不仅如此,据说清华北大每年大概都有三分之一的本科毕业生出国去了。有多少人会回来献身攻坚拔寨的科研项目,我不得而知。
施一公曾经在演讲时感慨过:
我这一届,清华有2251位本科生,毕业后,有一千六百多人都去了美国,现在大部分还待在美国,我没有准确统计数字。我们这么多极其优秀的中国学生到了国外,能脱颖而出的却非常少。
我在普林斯顿当助理教授的时候,去跨国制药公司参观,接待我、和我交谈的都是白人,而在这个公司打工的,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中国人,他们是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国内一流名校的学生,他们的智力、能力、学识远远高于他们的老板,他们老板的老板。可是他们很满足,这是件非常遗憾的事。
之前清华北大“落选”美国制裁名单。有网友们就开玩笑说:连美国人都知道,不能把清华北大纳入其中,否则谁还会给美国输入优秀的留学生。
或许,这也是大国工匠甚少清北人身影的因素之一吧。
3
平心而论,作为中国名声最响亮、掌握资源最多的两所学校,清华和北大拥有相当一流的科研水平。
当下热门的机器视觉、AI芯片、生命科技,都有清北高材生的参与。主攻“人脸识别技术”的旷视科技,其研发团队人员,超过半数来自于清华。
从专业设置来讲,西工大等学校本来就专门跟军工对口,清华北大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医学、数学、物理学基础学科。有的基础理论非常冷门,比如复曲面上的卡拉比问题、完全(非紧)黎曼流形几何,普通人不关心,也不懂。
清北贡献了众多人才: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王选创立了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王忠诚是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抗击非典、新冠,大名鼎鼎的钟南山也是北大人。
历史上清华大学的航空专业实力强大,然而在1950年代的全国院系大调整里,全部调拨给了北航,因此清华错过了现在的多项大国工程。
尽管存在众多客观原因,但是北大清华出大国工匠的人实在太少了,跟自己的实力严重不匹配。
要是普通学校,人民群众还不至于苛责和失望,可你是北大清华啊,寄托全国的厚望啊。
中国第一梯队的高考生忙着挤进体制,忙着搞金融、搞互联网,结果就是,跟军工业、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化环材,学术成果很多是由第二梯队的高考生完成的,有的还来自于腰部大学,比如长江大学、安徽大学、曲阜师范之类的学校。浙大第一个在science发文的教授袁辉球,本硕在湘潭大学读的。
第二梯队的高考生,承担了本该属于第一梯队的任务。
但是话又说回来,国防七子、军工六校,以及其他众多工科院校,做着最苦最累的活,工资却很低。
2017年连续两次火箭发射失败后,有网友在水木社区上发帖说
位于北京的航天人,连房子都住不起,孩子都没法上学,如何安心工作。就算是有着一颗爱国的心,又如何能不被这些生活上的问题拖累不分心?希望上上下下做一次彻底的归零,
作为一名航天人,自认为本次发射失败再正常不过,和预感一样。面对大面积离职,整体风气都很浮躁
不知道这里头有多少是说笑的成分,但是科研岗位待遇低,是不争的事实。
优秀的理工精英长期不得志,2018年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张小平,在国企里月薪一万,离职进入民企后薪资暴涨10倍。
等张小平走后,研究所回过神来,发现这人不可或缺,是发动机最核心部件研发的灵魂人物,影响到火箭登月的进程,发文要把他押回来。
掌握如此核心技术的人才,却长期薪酬不如农民工,令人叹息。
2018年“中国天眼工程”接受验收在即,单位驻地位于贵州偏僻地区,条件艰苦,家人分居,付出这么多牺牲,开出的年薪仅10万。
“天眼工程”的招聘部门,指望用这点钱吸引人才,建设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不只是科学的奇迹,也是人力资源的奇迹啊。
4
尽管大家都在讲制造业重要,虚拟经济过热不是健康现象,嘴上说不能这样,但身体却很诚实,打破头要去互联网大厂、金融公司。
他们一边拿着最高的工资,一边抱怨工作996,程序员的哭声响彻微博和知乎,频频形成热点,制造业苦多了,但是制造业的声音听不到。
2018年北大校本部毕业生投身于制造业的比例为1.56%
中国的社会格局,多少有点像过去的英国。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跃成为日不落帝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工厂,但是没过多长时间,才统一没多久的德国就赶了上来,成为欧亚大陆最强的国家。
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两国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同。
作为老牌的金融中心和贸易航运中心,英国即使不在制造业上发力大突破,也能够靠吃老本过上舒服日子。所以把大量教育资源倾斜到艺术与社会科学,忽视理工科精英的培养。
德国起步晚,殖民地面积又远不如英国,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把工程技术的人才宠上了天,靠科技来逆袭。
1913年,英国(不含苏格兰)全部科学、技术、数学学科仅有350名毕业生,而竞争对手德国一年就培养了三千个有学位的工程师。
在英国,产业界早已形成一条鄙视链,银行雇员瞧不起工业经理,工业经理又瞧不起技术人员。
那些银行金融从业者往往出身于牛津剑桥,处处透露着优越感,而工程师往往出身于曼彻斯特这类红砖大学(Red Brick University),他们在牛津剑桥的金融才子面前根本抬不起头。
牛津和剑桥早在中世纪的时候就创立了,校园建筑非常古老。而曼彻斯特等六所大学是在近代19世纪才诞生的,因为学校楼房由工业化的红砖建成,所以有“红砖大学”的称呼。
这六所大学研究土木工程、化学应用等学科,对英国工业革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工厂企业里,有法律、会计背景的人员就是比工程技术人员升迁更快。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说英格兰的制造业能不倒退吗?
学者曼特尔看到工厂沦为金融大财团的附庸,曾经痛惜道:“好像工厂的任务是洗钱,生产反倒成了次要。”
对技术的漠视,换来的只能是一个个英式没品笑话:1960年代,英国新办了一些学校,对副校长进行考察,仅一人懂热力学定律,其他副校长匮乏自然科学知识。
此时的英国,已经回力乏天了。
从世界头号霸主衰落为二流国家,英国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5
英国人走的老路,中国一定不能重蹈覆辙。
今天中国获得的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根基于两个基础,一个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一个是 “工程师红利”。
正是中国培养出了成千上万的工程师,推动了中国的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
奥巴马时期,美国政府曾要苹果公司把生产线迁回美国,乔布斯当即回复:不可能。因为美国提供不了一批胜任生产的工程师。
库克说:“在美国,你可以召开一次模具工程师会议,但我不确定我们能否把会议室坐满。但在中国,这些模具工程师可以坐满几个足球场。”
苹果公司在中国建设厂房,不单是贪图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更是贪图“中国制造”的技术团队。
对于制造业来说,当前像登月这种大工程是难遇的好机会。
一方面,航天、军工领域涉及到多个学科多个产业链,其关键性的突破和成果,能够提升整个国家的工业技艺水平。
另一方面,理工精英在大国重器项目获得练手的机会,一旦转入研究民用产品,也更加得心应手。军用科研成果经过商业化开发,也很有可能转到民用,惠及全社会。
遥想当年,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极大带动了美国经济发展,给制造业提升了一个台阶。外太空材料钛合金后来应用到医学假肢,伽马射线、微波炉等科技成果,也是航天科研的副产品。
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西北工业大学展示最新研发的柔性电子显示屏,薄如一张A4纸,可随意弯曲,轻便不发热
希望这一次的登月,能在新一代年轻人播下航天梦的种子,鼓励下一代人投身于科研建设。
虽然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但是只要国家重视,只要我们不走英国的老路,中国的制造业仍然大有前途。